第36章 五癃津液别

趣谈《五癃津液别》

 小岳:老孙,好久不见!最近忙啥呢?

 老孙:瞎忙呗,你呢?听说你最近研究中医古书了?

 小岳:没错儿!我最近钻研《黄帝内经》,里头有篇《五癃津液别》,太有意思了,我给你讲讲。

 老孙:哟,这可不容易懂,你能吃透吗?

 小岳:嗐,我慢慢琢磨呗。这篇主要讲津液的事儿。黄帝问岐伯:“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 ,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老孙:等等,你这跟念咒语似的,啥意思啊?

 小岳:就是黄帝问岐伯,水谷进了嘴里,到肠胃后,化生的津液有五种变化。天冷穿得少,就变成尿和气;天热穿得多,就变成汗;人要是悲哀过度,气都凑一块儿,就变成眼泪;要是中焦有热,胃功能变迟缓,就会生出唾液。要是邪气跑到身体里捣乱,气就堵住不运行了,水就积在那儿,人就胀起来。黄帝说他知道这些现象,可不知道为啥会这样,就想听听岐伯咋说。

 老孙:哦,原来是这意思,那岐伯咋回答的?

 小岳:岐伯说:“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 ”就是说水谷从嘴里进去,有五种味道,各归到对应的脏腑 ,津液也各有各的运行路线。三焦能散发出气,去温暖肌肉、充实皮肤,这种流动的就是“津”,那些流动得慢、不太动的就是“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