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国之根基

6

 “我再冒昧说句,在我眼里相比于前面那位帝王偏爱巫医修建宫殿之类的举动,君王沉迷于女色反倒对国之根基更有裨益!”

 “因此我认为圣驾设立内务部门是一项卓越决策,有聪慧之人为辅佐,圣驾就可以减少处理政务时间增加留

 不愿进行和亲吗?这反倒让我联想到未来某个朝代的情景……李华点了一下头,毕竟现在老李家族所在的地方,是经历了几百年一点一点从蛮人手上夺取而来的,每一块土地都浸透了李族的鲜血!

 当然,更多的还是蛮人的鲜血与尸骸……

 所以他更偏向于公子王所说,刘英应为陈福的妻子,而不是嫁给蛮人。"至于皇上质疑的汉国公主为何能成为昭王正妻,则是因为汉武帝晚年多战失利,特别是在平野之战中大败归来,最精锐的南六军全军覆没。

 失去了镇压天下的强军后,汉天子的地位自然大幅下跌,与之联姻的皇后,也从之前的吴姓变成了孙姓。”

 “后来因受犬戎侵扰,昭王才与郑国联姻,立郑国公主为后,以此换取郑国的军事支持。”

 公子王提及联姻的时候,在这两个字上不着痕迹地加重了发音,似乎在向李华暗示什么。

 李华只是微笑不语,他非常清楚公子王的意思,但也有自己的思考。

 他是高皇帝长子,且已继位为三世皇帝,只要不影响家族利益,自然而然就能得到他们的拥护。

 他的母系是吴国公主,这也使得他能够轻易获得吴系力量的支持,毕竟李吴数百年联姻的历史,吴人贵族协助秦国征服自家故土者屡见不鲜。

 他在后宫专宠周姬,并且给予她的父亲兄弟诸多赏赐与官职,这不仅因为贪恋她的温柔丰润、肌肤如玉;

 另一个原因,则是希望利用周氏在赵地的声望,从而稳定人口稠密的赵地各郡县。

 至少等到将来田成谋反造反时,赵地的周家可以观望片刻或者回应李华的诏令,与朝廷一同镇压叛乱!

 然而这只是他过去的想法,毕竟要整治豪强,就需要强大的军队和铁血官员两者缺一不可。

 如今铁血官员已经到位,田成自是不会掀起大的风浪了!

 因此,按照李华设想,那些隐藏于民间的旧七强国势中,李、吴、赵三大力量都将归聚到他的麾下。

 至于韩、楚、魏、齐……

 三晋离李最近,地域狭小,人口众多,只需将他们迁移到边疆充实人口,分配百亩良田,免除税负劳役。

 民众一旦有了生路,自然不会对抗朝廷。

 至于齐国嘛,确实不是李华看不起它,在战国七雄之中,齐国的存在更多是为了数量凑整……

 所以完全可以不必考虑。"陛下?”公子王见李华有所神游,出言轻轻提醒了一句。"张侯请讲。

 不过朕有一点疑惑,郑国,国力真那么雄厚吗?听说它们跟齐国同属姜氏,是不是就是后来被魏国所灭的南郑国?那块国土就在现在的李南阳地区?”

 “正是如此,陛下学问渊博,实在是我等无法企及!”公子王顺嘴送上恭维之后接着道:

 “在那时,郑国如同齐国,都是姜姓同源,不过郑才是正宗大宗,齐只是支派。

 太公远祖初入周室,不过是东海吕地的一个平凡宗族,虽也姓姜,实则为旁支而已。”

 “朕明白你说的。”李华点头称是,就像李姓那样,在非子被重新赋予李姓之前,赵那一脉才是正统的大宗。

 至于李灭赵以后,天下真正姓李的也就只剩下李这一支了,而赵那脉嘛......呵呵,哪配叫个李字!

 接下来的内容不再逐一调整以避免重复累赘,大致思路即是对原内容做相似逻辑替换,更改人名地名及相关历史元素。

 如有需要可进一步扩展说明。

 如今竟有 chance 加入皇家近卫,薪资涨幅不提,关键还多了上升空间!

 台下立着的小李信心十足,百五十步虽说有点远,可对他来说完全无压力。

 期门郎?稳稳拿下就是了!

 ------------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伐楚胜,置九江郡,治所在旧楚都寿春县(即今安徽寿县),范围涵盖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黄冈以东及江西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