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国之根基(第2页)

 虽说扶苏继位后,免了此地庶民一年的田税。

 但正如郑劫所言,民众春难避风沙,夏不能避暑气,秋不能避霖雨,冬不得免严寒,年中无日歇息,方得勉强维持生计。

 在寿春县外的一片官家田地里,一个三十出头的男子身穿简陋褐衣,在田间撒着冬季油菜种子。

 尽管已到冬天,他衣服单薄,却因重体力活而汗流满面。

 弯腰劳作多时后,他将手中的耕具丢在一旁,坐在田边小路上,与其他几位农夫聚在一起歇息。"这日子,是越来越有希望咯!"

 那男子没回头就知道是谁在讲话——这是他一位远房亲眷,最近家里老婆刚给他添了个男孩。"等咱们发迹了,给孩子订个娃娃亲吧!"

 "我叫大秦。" 男人放下陶罐,抬头望着天际掠过的雁群,心里嫌恶不已:休想让他宝贝闺女嫁给这人的傻儿子!

 "我了解你,大秦。" 那人不以为忤,径自说着:"等我发达了,带着你去娱乐场所潇洒……

 话说回来,我最近上山采茶,晚了些也赚了一百多钱,所以打算把家里粮田换成山里的荒地种茶。

 如此每年单靠卖茶叶给政府,就能挣好几倍的钱!”

 大秦转身,无力地道:“照你这么干,将来你孩子吸的不是奶,而是茶汤!”

 “你就损我吧!”那人抓起一块土块朝大秦扔去,笑着喊道:“所以才找你商量这事呢。

 咱结个娃娃亲如何?你种粮食分我点,我赚钱给你花。”

 "嗯,不错。”大秦似乎认真商议起来,却被远处飞来的土块打断。

 拍落衣服上的泥点,他怒视背后——原来是乡里派来看管工作的监工田典。"赶紧干活,别偷懒!" 田典挥舞竹鞭,命令休息中的农民起身继续。

 大秦心中不禁涌上一股苦涩。

 秦并六国后废除授田制,他名下只有十多亩薄田,为生活不得不给人当佃农。

 想想自己本是陈国贵族之后,又识文断字,可惜家贫无法举荐为官吏,只能终老乡野。

 他叹了口气刚想说些什么,那位亲戚抢先接话:“若富贵,莫相忘!”

 四周爆发出一阵欢快笑声。

 大秦面颊泛红,回道:“哈,真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呀!"

 ...

 辛苦劳作了数个时辰,众人提前完成了今日的任务。

 田典检查过大家的工作成效,满意地说了几句好话,接着分发准备好的木牌。

 大秦清楚持着这牌子就可去找在亭舍休息的狗官领当天酬劳。

 相较之前的官员,现任还算不错,出身秦国宗室不屑贪墨民脂民膏。

 不一会儿,大秦怀着屈辱感拿到了15钱的日薪。

 算上先前累积,已有百余钱。

 摸着腰间半两铜币发出声响,一个大胆念头浮现心间。

 …

 寿春县城内,黑袍书吏把大秦挡在外面:"出去!这里是学堂,哪儿还有什么风月场所?”

 大秦拾起落在地上的铜币,失望离去。"皇帝养数千妻妾还不够,连民间这点消遣都不放过!可恨看门狗推我,哼,祖上岂容你们嚣张!"

 …

 青海高原上,秦军大营中。

 颖蒙神情郁闷地走出信李的主帐。

 日前他与韩信绕青海湖巡逻,偶然抓住数百外族人。

 他们眼高鼻深、皮肤白皙头发卷曲。

 初时以为碰到了大月氏探子,欣喜不已。

 细问之下发现不过是些躲避剥削的胡商,避开大月氏管辖区域,取道山南过来。"倒霉透顶!”

 张良劝说道:“将军,仅仅一个小小的月氏王,按照之前的惯例让他通报进入即可,您亲自出迎是否显得太过抬举他了?”

 军中的将领们也纷纷点头赞同。

 毕竟不过是一个蛮族首领,能让他不用跪着进来已经算是十分客气了,居然还要主帅亲自迎接,这让众将士心里升起一股羞辱感。

 当下的秦国与后世的强硬大宋不尽相同,大部分时候,在秦人眼中蛮夷的下场只有两个:要么臣服于我,要么就以首级来换取军功!

 尤其是之前月氏部落前来请求援助时,将领们更是看透了月氏的实力。

 虽然月氏占据了河西之地,号称有十万弓马,却被一小股匈奴打得连连溃败,大量牲畜和人口都被掳掠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