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懒惰是人性,还是社会性?下

第188章 懒惰是人性,还是社会性?下

 “1958年,农民在";大锅饭";制度下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我们这个时代,一提到这个就说平均主义,甚至Ai都是这么认为的”。

 “但我要反驳的是,Ai它没有吃过饭,它不懂,它的结论是基于数据库中这种说法占比多少而得出结论的。一口锅里吃饭,多劳少劳都吃一样的,听起来是平均,但是那一锅菜,剩下的和一开始的能一样吗?”

 “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大锅饭它根本就不是平均,“平均主义”表象下隐藏的是非平均分配本质。盒饭都比大锅饭平均些,盒饭的分配还能进行二次调整”。

 “但是吃大锅饭的时候,先吃的那人东西已经吃到肚子里了,先来吃饭的总是比后到的要更好,后面到的就是吃亏,剩菜总是不受待见的,而且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时候排在后面的所能吃到的就是更少。所以我认为大锅饭破坏生产的原因不在于平均,恰恰相反,大锅饭反而是不平均、不公平的”。

 天幕下。

 “有道理,设想一下,如果我想着把手头的活干完再去吃饭,这样同事就不用再急急忙忙跑一趟了,我很乐意做这点小事。但结果是干的多了,去食堂吃剩饭,还不够,那肯定不愿意多干活了”。

 陈勇:“只有到物质达到一定条件可以满足供应,才能去实行平均,准确来说是按需分配”。随后陈勇举了个例子:“比如现在如果有免费的员工食堂,会因别人多吃一碗饭而不愿意干活吗。

 天幕下,人们想了想这种情况,“如果大家都能随便吃都话,这时候别人吃再多也影响不到我,自然不会反感”。

 “觉得别人占便宜的前提是他破坏了我的利益,比如他多吃点饭菜,导致我吃不饱,我当然不同意啊”。

 陈勇继续讲道:在物质满足的前提下,这时这种“平均”不会破坏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因为一个人的劳动付出不可能只等于一顿食堂饭菜,还有其他的报酬,大锅饭或者说员工食堂只是保障了他们不需要自己做饭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