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懒惰是人性,还是社会性?上

第 187 章 懒惰是人性,还是社会性?上

 红旗渠的故事结束,天幕下,有一大家族人站出来说话,他从不认为这些泥腿子是高尚的,相反,他们是懒惰的所以才会穷苦,干活只会偷懒,这是人性使然。

 他的一番言论得到许多同阶级人的认可。

 很显然,陈勇不可能赞同这种观点,直接反驳道:“懒惰,不是人性而是社会性。如果社会分配制度是合理的,是正常的,那么人人都会自觉劳动,积极从事生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首先明白劳动的定义。劳动是人类有目的改造自然与社会的活动,其本质特征包括:价值创造性(物质或非物质价值);目的性与计划性;耗费体力和脑力”。

 “一个人为什么会懒惰,是因为个人在社会劳动中创造力价值同时消耗了体力或脑力,但无法取得自己应有的报酬去填补这种消耗。当劳动回报与付出不匹配时,劳动的积极性就容易受到打击,觉得干不干都一样,干了还更累,最后就形成消极怠工,也就是我们说的懒惰”。

 “劳动可获得两大正反馈的回报,一是物质上的,二是精神上的,其他太深奥的比如技能与认知的提升,社会认同性这里不多提”。

 “先说精神上的反馈,就是常说的劳动使人快乐。这不是什么虚伪的话,这就是事实。你们怎么样我不知道,就以我举例。有时候没事干,一个人刷手机,刷着刷着会突然间想吐,整个人就蒙的,无聊。我这情况我会收拾收拾房间,打扫卫生,这些都是家务劳动”。

 “进入这种无所事事的状态时,平时不想碰做的这时候做就会觉得还挺不错的。这就是劳动使人快乐。这是很浅显的例子,但我想证明的是,无所事事的状态真的会很难受,哪怕多躺一会睡一觉,都比进入那种状态要好,人的社会性就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应该干点事,这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