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定青州之策(第3页)
交通黄巾可以速定青州,但后患无穷。
剿抚并用,购买土地,可以确保没有任何后患,但耗时日久。
若是寻常之时,荀攸出的三策之中,最后一策最为稳妥。
然而讨董在即,张新只有一年多的时间。
若是再算上练兵、调粮之类的事务,除非他放弃讨董这么个捞名望的机会,否则这点时间,不够。
想了许久,张新抬起头来。
“公达,我有一个想法,不知是否可行,你帮我参谋一下。”
“牧伯请讲。”荀攸点头。
“我在渔阳还有两支兵马。”
张新道:“一支是骑兵,目前可以动用的大概有一千八百骑,另一支是水军,有千余人。”
“河北黄巾的统帅大致是徐和,我若调水军封锁大河,再以骑卒威慑,想来招抚他并不难。”
“得徐和之众后,我再剿抚并用,购置土地与杀大族并行,如何?”
除了找大族借兵这一策不可用,另外两策都有一定缺陷。
既然如此,两策并用不就行了?
这又不是什么单选题。
“牧伯竟然还有水军?”荀攸震惊道。
不怪他不震惊。
自古以来,谁特么在北方搞水军的?
有钱也不是这么花的啊!
“昔年我任渔阳太守时,境内有一股海贼,寇掠县城。”
张新笑道:“于是我便组建了一支水军,用以剿贼,没想到今日竟然用上了。”
“怎么样?若有水军辅助,此策可行否?”
“可行!”荀攸肯定道。
青州大部都在河南,只有平原北边的七县处于河北之地。
若是能有一支水军封锁黄河,河北七县的黄巾就成了孤军了。
就算他们往冀州跑也没用。
一千八百骑兵,再加上张新此刻还有三百骑兵,两千多骑兵在平原地带冲起来,黄巾根本挡不住。
两条腿又岂能跑得过四条腿?
到时候只要张新拿出粮食来招抚,配上张角女婿的身份,徐和大概率是会投降的。
收了徐和之众,至少能得万余兵马。
以此万余兵马进击河南,剿抚并用,再以杀大族,分土地诱之,既能快速平定青州,也能把不利的影响降到最低。
毕竟张新出兵去打,对方就很难怀疑了。
“只是依攸之见,既然能收徐和,就不必再杀大族了。”
荀攸继续说道:“牧伯完全可以手中之兵,以及黄巾之威胁,来说动大族出卖土地,这样更有利于以后。”
张新摇摇头,“说动大族售卖土地,一样耗费时日,我意已决,就这样办吧。”
“我即刻写信,调骑兵和水军南下!”
“可日后牧伯与黄巾谋大族之事,若是泄露......”
荀攸一脸担忧。
在他的视角看来,多花点时间就多花点嘛,急什么?
虽说有识之士都能看出,大汉日后必乱。
但那也是刘宏死后的事了。
刘宏不死,大汉不可能乱。
如今刘宏正值壮年,总不可能明年就死了吧?
“那就要劳烦公达细细谋划了。”张新微微一笑。
“此攸分内之事也。”荀攸拱手。
既然领导已经决定,他作为属下,该做的就是替张新完善细节。
军师的职责是出谋划策,拾缺补漏,不是代替主君做决定。
张新当即提笔写了两封信。
第一封给张牛角,让他带一千八百骑兵南下。
下曲阳五千黄巾,经过这么多年的折损,除去残疾的,可用之人大概还有三千。
这三千人中,张新带走五百亲卫,除去战死的,以及给曹性的一百人,目前还有三百多。
水军之中,张新当初给了太史慈二百人作为骨干。
因此渔阳新城的黄巾旧部,目前还有两千三百人左右。
这些人还得留下五百,负责向黑山输血。
因此张牛角能带的,也就只有一千八百人了。
本来统领骑兵,关羽比较合适,但招抚青州黄巾用的上张牛角的名望,因此张新便让他来了。
第二封信自然是给太史慈的,让他带水军南下,通过黄河入海口来平原找张新汇合。
张新叫人把两封信分别送去,随后开始与荀攸商议细节。
(来了来了,久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