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定青州之策(第2页)
“管亥、司马惧不好说,但徐和大概可以。”
张新向荀攸解释了一下徐和与张角的关系,随后道:“然而青州黄巾百万,即便能招抚来,安置土地怕也不够。”
青州黄巾与黑山黄巾不同。
黑山黄巾有自己根据地。
虽然山中产出的粮食不多,但也是有产出。
再加上张新给粮,承诺分土地,这才让杨凤等人愿意跟随他。
即便后来他卸任并州刺史,那也是动用了幽州的关系给黑山输血,暂时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才能稳住他们。
否则别说张角女婿,就算是张角本人来了,没有吃的,那也没有办法。
然而青州黄巾不同,他们没有八百里太行这样的根据地,若是招抚来,立刻就要给他们分配土地。
否则即便他们愿降,百万不事生产的人,张新也养不起。
荀攸低头沉思了一会,眉目纠结,半晌,似是下定决心一般,看向典韦。
张新会意。
“老典,你到门外守着,三十步内不准有任何人靠近。”
“诺。”
典韦出门而去。
张新看向荀攸,等待他的下文。
荀攸深吸一口气。
“牧伯若是担忧土地不足,或可与青州黄巾交通,令其杀大族,夺土地!”
张新闻言,瞬间瞪大眼睛。
如果坐在他面前的是程立、贾诩这俩货,说出这条计策,他不会意外。
浓眉大眼的荀攸,也这么狠的吗?
看来能当军师的人,没几个心不黑的。
同时,张新也十分惊喜。
荀攸是什么人?
颍川荀氏,名门望族,和州中那些士族豪强是同一个阶级的。
他能说出这条计策,这说明什么?
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投效自己了啊!
别管这个决定是他个人的,还是荀氏的。
起码荀攸已经把宝押在自己身上了。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现在朝中俨然分成两派,一派是表面上以何进为首的党人势力,另一派就是以自己为首的董侯党了。
党人那边,有荀谌(chen)在袁绍麾下。
自己如此看重荀攸,他来自己这里,似乎也说的过去。
日后若是张新败亡,凭借荀谌的关系,袁绍也不会拿他怎么样。
反之亦然,张新看在荀攸的面子上,也不会为难荀谌。
世家是这样的,只需要两头下注就可以了,而当主公要考虑的就很多了。
“只是此计一出,会有损牧伯名声,不利以后。”
荀攸补充道:“用或不用,还请牧伯自决之。”
世上没有那么多傻子。
现在,青州黄巾还是漫无目的的劫掠郡县。
若是张新一来,青州黄巾就开始有目的的攻杀大族,很难不让别人怀疑。
尤其张新还是黄巾出身。
这样一来,青州或可速定,但其他大族即使抓不到证据,心中也会有一份怀疑。
确如荀攸所言,不利以后。
可若不用此计,他也没有其他速定青州的办法。
“公达可还有其他良策?”
张新沉吟道:“即使我不顾名声交通黄巾,但这样一来,恐不利我掌控其众。”
招抚黑山黄巾,张角女婿这个身份是次要因素。
张新出粮输血,这才是主要因素。
青州这边,如果张新出土地,再用张角女婿这个身份招抚,那么日后掌控其众不成问题。
说白了,你要有奶,才能当娘!
可如果所有土地都是黄巾自己打下来的,那么百万黄巾凭什么听他的话?
就凭他是张角女婿?
或许徐和会听,但他一个人说了也不算。
从百万黄巾投降曹操,徐和自己只带出去一支小股部队来看,徐和并不是青州黄巾的大帅。
这样一来,张新就从与大族共青州,变成了与一支不受他掌控的黄巾共青州了。
这还不如与大族共青州呢。
唯一的好处,只是青州暂时不会被打烂而已。
后患反而更大。
“牧伯不愿借大族之力,又要掌控青州黄巾......”
荀攸皱眉道:“那唯一的可行之法,就是招募士卒,再尝试招降徐和,剿抚并用,徐徐图之了。”
“若能得徐和之众,再与大族商谈购买土地事宜,想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青州元气。”
张新低头沉思。
借兵是不可能借兵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找大族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