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田叔好胆(第3页)

 “自父皇移驾甘泉,内帑先后已经调了上百万石粮食,以供孤平抑粮价。”

 “短短十七日的时间,上百万石粮食,已近乎尽数售罄。”

 “虽然内帑依旧能源源不断的放出粮食,但这其中透出的古怪,弟弟们不至于看不明白。”

 太子长兄阴森森一语,兄弟众人当即心下一凛。

 只片刻之后,刘德、刘胜、刘彭祖三人依序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面容严峻的缓缓点下头。

 “是极。”

 “长安民不过二十万,便是有城外之民慕名而来,专门入城买平价粮,也至多不过五十万人。”

 “五十万人,半个月的时间,有五十万石粮食的口粮,就已足以果腹。”

 “但过去这十七天,太子宫外的售粮棚,先后卖出了足足七十多万石粮食,却依旧有百姓民源源不断的前来买粮”

 老二刘德若有所思的止住话头,便见老九刘胜自然地将话头接过。

 “按理来说,关中今年粮价不稳,百姓恐慌之下,趁着有平价粮多买一些、多囤一些,倒也无可厚非。”

 “但就算是这样,也绝对不至于到如此地步。”

 “毕竟大哥这边的平价粮,仅仅只是为了平抑粮价,而调内帑存粮抛售。”

 “内帑的平价粮,本不该成为关中百姓的主要口粮来源那些于秋后屯粮于百姓之手,并在之后一年里徐徐卖粮的粮商,才应该承担起关中百姓的日常口粮。”

 “但看眼下的状况,就好似整个关中至少是长安附近,除了大哥从内帑调的平价粮之外,就再也没有了第二个可供百姓买粮的地方。”

 “甚至就连大哥卖出的粮食,也已经隐隐超出了百姓正常的口粮消耗”

 除了三公子:临江王刘淤殿下之外,在场的其余兄弟四人,都是毋庸置疑的聪明人;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儿上,就算纯善如临江王刘淤,也终于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了。

 “有人在吃下大哥的粮食!”

 “是想把大哥的平价粮全部吃下,等大哥无粮可卖,便可囤积居奇,对百姓予取予求!”

 经过老二刘德不遗余力的培养,或者说是智商共享,临江王刘淤的人设,可谓是愈发不稳了。

 但眼下,刘荣却顾不上对三弟刘淤的长足进步表达认可,只沉着脸缓缓点下头。

 “敢打少府平价粮的注意,那背后之人,必定是明确知晓少府的底细。”

 “若不是有十足的把握,纵是再怎般财大气粗、权势滔天,也绝不会有人胆敢如此这般。”

 “少府给我透的底,是此番平抑粮价,内帑最多只能调五百万石粮食,以作为稳定粮价的平价粮。”

 “如果五百万石平价粮卖出,关中粮价却还是无法平抑下去,那,就不单单是孤和内史,要吃父皇挂落的问题;”

 “而是今年秋后开始,一直到明年秋收甚至是未来几年,关中百姓能不能吃饱肚子,乃至能不能活下去的问题。”

 嘴上如是说着,刘荣的目光却阴恻恻望向不远处,依旧在迎来往送的售粮棚,片刻都不愿将目光挪开。

 良久,终还是不得不将目光收回,漫无目的的看向脚下的石阶,陷入了短暂的思绪之中。

 五百万石,都还是刘荣往多了说的。

 岑迈给刘荣画的线,是三百万石。

 只要三百万石平价粮甩出去,刘荣此番平抑粮价的成败,便会立即见分晓。

 若粮价平抑下去了,那后续二百万石可有可无,可卖可不卖;

 若平抑不下去,那就算是再补上二百万石,也大概率是扬汤止沸。

 还有一点,是刘荣没说,也不方便说给弟弟们听得。

 三百万石平价粮,不单是岑迈给刘荣画的后勤补给红线,也同样是天子启的红线。

 如果刘荣不能凭借这三百万石平价粮,让关中的粮食市场趋于稳定至少是出现稳定的征兆,那天子启,就大概率要亲自下场了。

 交代给太子的事,最终却由天子亲自下场解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这件事,太子,办砸了

 “蓝田的消息送回来了。”

 兄弟众人正思虑之间,刘荣冷不丁一语,惹得兄弟众人又是齐齐一皱眉。

 都不需要刘荣念出手中,那纸绢布上所记录的内容但就是刘荣那阴沉冰冷的语调,便足矣让兄弟众人,大致知道发生了什么。

 “蓝田民不足五万,更有两万余军户、军属。”

 “即便是按照一个月的口粮来算,蓝田也至多只需粮食六万石。”

 “然,过去半月,蓝田售内帑平价粮,逾八万石。”

 “蓝田如此,还是因为距离长安不远,且有军队驻扎。”

 “长安如此,更是由于皇城脚下,那些人不敢太过放肆。”

 “但等新丰的消息送到,只怕我兄弟众人,才是要真的大开眼界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