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187章 试验环线建成(第2页)

 刘文涛指着那里回答:“20公里试验环线正式竣工,东北铁建的人在那里等您点燃礼花呢!”

 戈辉笑了,欣然前往:“那就别耽误时间,现在就过去。”说完大步向前。

 刘文涛等几十人紧随其后,一边走,一边给戈辉介绍:“这20公里的环线轨道,是一条重轨铁路,是我们和东北铁路建设公司共同修建的。包括一段三公里长的模拟隧道在内,修修拆拆,历时一年,按照您的要求,轨距55寸(1760毫米),承受最大轴重小于等于30吨,使用钢筋混凝土轨枕,高锰钢材质的钢轨。”刘文涛感叹了一声:“这是一条天价铁路,以后的铁路都这么修,不知道特区财政能不能承受。”刘文涛一脸担心地说道。

 戈辉不以为然地反驳:“如此低的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有什么修不起的,以后成本提高了,特区的收入也高了,还是修得起。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还要把目光放长远,未来的几十年,铁路会带动特区经济高速发展。”

 刘文涛并不认同戈辉的想法,他相信,等两年后修完朝锦铁路,戈辉就会明白,什么叫天价铁路。用事实说话,更能说服戈辉,所以他未再多言。

 戈辉也知道刘文涛并不认同自己的观点,但他也懒得说服对方,等两年后修完朝锦铁路,刘文涛就会明白,这样的铁路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特区财政完全能够承受,所以他也未再多言。(作者也不知道修铁路要花多少钱)

 众人很快来到了试验环线那里,很多人的工服上都明显地写着“东北铁建”。

 一个三十多岁,身穿东北铁建工服的人快步迎上来:“总督大人好,我是东北铁建的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洛华生,欢迎您来参加竣工典礼。”

 “辛苦啦!我记得你,去年6月份,朝锦铁路开工的时候,你是总工程师。”戈辉握着洛华生的手说道:“我还记得,你的父辈参加修建了美国的西部铁路。”

 “是的,这也是我立志铁路工程的原因,我父亲给我起名‘华生’,就是希望我不要忘记,我的根在哪里,所以我回来了,回国来修铁路。”洛华生诚恳地说道。

 “这里就是你的舞台,足够让你一展才华。”戈辉抬手拍拍洛华生的肩膀:“詹天估在京张铁路,你在朝锦铁路,一东一西,交相辉映,你们都在创造历史。”

 “詹先生是我的前辈,他已经修建了多条铁路,而我才刚刚完成20公里的试验环线,不敢与前辈比肩。”洛华生谦虚地说道。

 戈辉鼓励洛华生:“未来的几年,你很快就会超过你的前辈们,将他们远远地甩在后面!从东北,到西北,跨越大蒙古草原,北方经济特区铁路网计划,将由你的团队建设完成。”戈辉还强调:“东北铁建,是特区政府唯一指定的铁路建设公司,是唯一指定,没有人能和你们竞争。”

 洛华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从东北,到西北,跨越大蒙古草原?简直不敢想象,这是多么庞大的铁路计划啊!他不禁想起了美国的西部大铁路,从1840年开始,到1900年已经建成了19万英里,这已经相当于世界一半的铁路在美国了。可还没有结束,远远不够,还有无数条铁路正在建设当中,不知道要建设到什么时候。洛华生一时失神,神游天外。

 戈辉拉回正题:“算了,说这些还是太遥远了,还是去看看今天的试验环线吧!”

 “大人请!”洛华生收回思绪,请戈辉先走,他和刘文涛一行人后边跟随。

 众人很快来到已经竣工的试验环线,洛华生递过“祝融”牌打火机:“请大人点燃第一根礼花,庆祝试验环线正式竣工。”

 戈辉接过祝融打火机:“大家一起点吧!今天的胜利,属于你们,大家同乐!”说完,走到最大的礼花前,点燃了引线,很快绚烂的礼花,一个接一个地射向天空,然后在天空中炸响。

 其他工人也点燃了引线,礼花不断的射向天空,不断的在天空中炸响。

 找好最佳位置的记者们,咔嚓咔嚓,不断的按下快门,戈辉和工人们一起点礼花的一幕,被瞬间定格。

 在礼花轰鸣中,戈辉走向轨道,这和后世的铁轨完全相同,也是熟悉的钢筋混凝土轨枕。

 洛华生在旁边介绍:“我们是世界上第一个决定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的国家,我们在为世界,在前面探路。为了这个轨枕,我们做了近十三个月(04年6月—05年7月)的试验,由于没有外国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我们只能自己摸索,不断调整钢材,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以及轨枕的形状。由于不断的调节水泥的原料配比,我们几乎相当于研发了一款新型水泥。”

 戈辉看了洛华生一眼,示意他继续说,戈辉愿意倾听这个研发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