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老河滩的葬礼(第2页)
葬礼办得庄严肃穆,让光绪等久居深宫和京城的人们大开了眼界,原来禁卫军是这样举行葬礼的。
这让梅亭对禁卫军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让载沣对北京禁卫军和东北禁卫军的差距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所有参加的禁卫军战士和八角台镇老百姓,心中对禁卫军更加有归属感。
不同的人从这里读出了不同的东西。其中有一点,是所有人共同的看法,那就是禁卫军和其他的军队不一样,参加禁卫军,活着有尊严,死了也有尊严,牺牲后家属还会得到照顾。
葬礼结束,各部队带回。
有一个女人却没有立即回去,她漫步在烈士陵园里,看着墓碑上一个个陌生的名字,没有人知道她在想什么,有人还以为她是烈士家属,想多陪一会儿牺牲的亲人。
这个女人是户部主事王廷钧的夫人秋谨。
戈辉这时来到光绪面前:“陛下请留步,臣,有话想和陛下单独谈谈。”
光绪很意外,他想不通戈辉想在这里和他谈什么,他不想拒绝戈辉,反而很好奇戈辉要和他谈什么,所以,他简单的说了两个字:“可以。”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等人,听到皇上说“可以”,立即走开了,几辆龙旗轿车已经停在远处的路边。
小德张回过头意味深长的看了戈辉一眼,然后转身跟着其他人向龙旗轿车走去。小德张现在已经完全不需要提防戈辉了,他心中的天秤在慈禧太后和戈辉之间,已经完全向戈辉倾斜了。
年荣很固执的没有动,他小心的向光绪身边靠了靠,作为皇帝的近身太监,他自认为是有权力呆在皇上身边的。再说,他还肩负着慈禧太后的密令,时刻待在皇上身边,监视皇上。所以,他没动,仿佛没有听到戈辉说想单独和皇上谈事情。
光绪见年荣没有动,目光冷冷的扫向年荣:“没听到戈大人说要单独和朕谈事情吗?”
“可是,奴才,奴才要待在皇上身边保护皇上呀。”年荣小心的说,最后几个字声音小到几乎只有自己才能听到。
光绪当然知道年荣的真实身份,平时他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放在心上,但今天他不想给年荣面子,光绪冷冷地说了一个字:“滚”。声音同样不大,但年荣已经吓得魂不附体了,他半秒钟都没敢耽搁,一路小跑的离开了。
看着年荣走了,光绪扭头看了戈辉一眼:“戈大人,有话就直说吧。”
戈辉算是见识了光绪皇帝的威严,虽然在慈禧太后面前,他这皇帝只是个摆设,但离开了慈禧太后,君临天下的气势依然不可小视。想到此,戈辉开口说道:“皇上,我们就先从这些牺牲的烈士说起吧。”语声微顿,又道:“皇上,这边请,我们就从最早的牺牲的七名烈士开始说。”
光绪跟着戈辉走到最初牺牲的七名烈士的墓碑前,依次从七名烈士的墓碑前走过,胡小同、张顺、刘水根、王晴、赵山、赵平、何勇,七名烈士的名字赫然雕刻在墓碑上,苍劲有力的大字,让光绪心中不禁啧啧赞叹,好漂亮的字啊,不知道出自何人之手。
戈辉站在最早牺牲的七名烈士的墓碑前,开始了他的回忆:
1900年11月1日,禁卫军在努鲁尔虎山上的镇妖峰下正式成立。禁卫军当时总兵力三百三六四人。
胡小同、张顺、刘水根、王晴、赵山、赵平、何勇等七人,就在这三百三六四人之列。
1900年11月2日,为期四个月的军事训练正式开始。
1901年2月28日深夜23:30分,为期四个月的魔鬼集训结束。
1901年3月10日,戈辉率领三百三十三人下山。所有武器均为俄国水连珠步枪。每人备弹300发7.62毫米水连珠步枪弹。
三天后,我们伏击了一队俄军,全歼三百七十名俄军。这是我们禁卫军成立以来向俄国人开的第一枪,我军无一伤亡。对我们很多小战士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长这么大第一次开枪杀人。这一仗缴获水连珠步枪三百七十支,子弹近二十多万发。几乎每人都补充了四百多发子弹,让我们又多了一分打仗的底气。
光绪听到这里,眼中流露出惊讶的神色。因为整个大清现在普遍性惧怕列强,敢主动攻击列强的军队实在是太少了。
戈辉继续娓娓道来:
两个月后的五月初,我带兵先是在夜间袭击了辽中黄沙坨和朱家房一带的大土匪杜立三,消灭了包括杜立三在内的三百多匪众,然后立即转战辽阳奉天一线,于次日深夜,在奉天到辽阳的官道上,伏击了俄军的车队。这是我们向俄军开的第二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