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135章 老河滩的葬礼

从八角台军事基地大门到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的路上,由烈士棺木组成的长龙在一点一点的向前延伸,路两旁站满了八角台的老百姓。老百姓看到禁卫军的总司令,北方经济特区总督,戈辉大人,居然和士兵一起抬着烈士的棺木,所有的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在心底里更加认可禁卫军,认可戈辉总司令。

 他们都记得四年前,也是戈辉第一个抬起了牺牲士兵的棺木,那时禁卫军还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地方武装,而今天戈辉已经是北方经济特区总督了,还能做到和士兵一起抬棺木,这种一如既往的精神实在难能可贵。

 光绪皇帝、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小德张、王廷钧,还有御林军卫队长,御前护卫梅亭等人也都看在眼里,他们不得不佩服戈辉,能做到这一点,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当然,也很有可能是在做秀,毕竟抬个棺又不能掉块肉。

 棺木抬到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后,按编号顺序摆在事先挖好的墓坑一侧,大理石墓碑也是按编号整齐地放在棺木边上。

 当所有的棺木和石碑都摆放完毕,经总政治部的人按照编号逐一确认完毕后,随着一声命令:“下葬”。

 抬棺木的士兵同时抬起棺木,将棺木稳稳地放进墓坑中。当所有的棺木放好后,接着又是一声命令:“填土”。

 士兵们操起朝阳简易工具厂生产的钢锹开始往墓坑里填土。

 戈辉这时带着几名士兵,拿着钢锹走过来,来到光绪皇帝一行人面前:“皇上,臣抖胆请皇上为烈士填几锹土吧,请陛下送烈士最后一程。”说着话双手递上钢锹。

 “戈辉,你知道你在干什么吗?你居然敢让皇上为死人填土,你真是大逆不道,你就不怕……”光绪的近身太监年荣首先开口训斥戈辉。他的话还没说完,光绪就呵斥年荣:“放肆。”光绪的声音不大,却冷若冰霜,吓得年荣立即住口,灰溜溜的退在一边,不敢再发一言。

 光绪伸手接过戈辉递过来的钢锹,他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的东西,在宫里他也看过太监用锄头和铲子铲土,和铲子有点像,但又不一样,比铲子要大。

 光绪握着木制的锹柄问:“这叫什么,以前没有见过。”光绪的问题,同样也是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小德张、王廷钧,还有御林军卫队长,御前护卫梅亭等人想问的。

 戈辉马上答到:“这个叫铁锹,也可以叫钢锹,因为是用钢材制作的,朝阳简易工具厂生产。主要用来挖土,非常的方便,比锄头要方便得多。”

 光绪听后点点头:“好吧,那我就为烈士送最后一程。”

 “陛下,我代表全体东北禁卫军,和牺牲的烈士,还有烈士家属,感谢陛下。”戈辉诚肯地说。

 “他们都是为朝廷而牺牲的勇士,朕作为一国之君,为他们填土是应该的。”说完,向正在填土墓坑走去。

 其他人看光绪接过钢锹了,他们也都从士兵手中接过钢锹,跟着戈辉去给烈士填土。

 正在给墓坑填土的士兵,看到戈辉等人过来了,立即让开,去填别的墓坑。大家都知道这些人是从京城里来的大官,光绪皇帝也在其列。

 光绪皇帝、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小德张、王廷钧、御林军卫队长、御前护卫梅亭等人,和戈辉一起填了三个墓坑,并在士兵的帮助下,立好了三个墓碑。墓碑上写着牺牲战士的名字和生卒年月日,所属部队具体到班排。

 1073个墓碑,加上原来的48个墓碑,还有武装警察部队在剿匪过程中牺牲的98人,一共1219个墓碑,两百个排成一排,共排了7排,第7排只有19个。两个墓碑的间距是五尺,7排1219个墓碑大约占去了老河滩十分之一的面积。

 最后,所有在场的禁卫军全体,以及参加葬礼的其它人都集中在烈士墓碑前,站成整齐的方队。

 军人在口令声中向烈士墓敬礼,在口令声中脱帽,向烈士三鞠躬,然后所有人一起默哀三分钟。同时,由五十名禁卫军战士,在指令官的口令声中朝天鸣枪十二响。向天告慰亡灵,表达对牺牲战士的哀悼和祝福,以及对牺牲战士短暂从军生涯的肯定。

 最后,所有禁卫军齐声宣誓:“杀我同胞者,以血还血!以牙还牙!犯我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

 最后的誓言,让第一次参加禁卫军葬礼的光绪皇帝、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小德张、王廷钧、御林军卫队长、御前护卫梅亭等人心中震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