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英军火烧锦州(第3页)
英军火烧锦州城一事,彻底激怒了禁卫军。
《朝阳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在第一时间如实发布了英军在今天上午火烧锦州城的消息。头版头条都是这个消息。报纸很快就卖光了,几家报社不得不让印刷厂在增印三倍,很多人更是看完之后都不舍得扔,直接收藏了。
1905年3月2日,早上8:00,北方经济特区广播电台的新闻节目上,女播音员字正腔圆地广播了英法联军在锦州港区登陆,并火烧锦州城。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整个朝阳,整个东北,整个大清国震动了,慈溪太后的电报更是第一时间就发到了最高司令部,确认这件事是不是真的。戈辉马上回复这都是真的,并告诉慈溪太后,打完这一仗,庚子赔款以后不用还了,都由英法两国来还,在北京和天津、上海江浙一带的英法两国的租界也将会被收回。
当慈溪太后收到戈辉的回复的时候,朝中的主要大臣也都进宫面见慈溪太后和光绪皇帝。其实奕匡、铁良、载沣、袁世凯等都在第一时间接到了戈辉发来的电报。
就连正处于交战状态的日本和俄国也不约而同的暂时停战,想看看禁卫军下一步会怎么样。是禁卫军消灭英法联军,还是英法联军消灭禁卫军。所有人都在等待。
来朝阳避难的锦州老百姓,知道自己的家园被英国人放火烧了。立即淡定不下来了,本来就因为逃难而倍感焦虑,现在家园也被英国人烧了,从锦州逃过来的老百姓全部来到总督衙门,要求戈辉给他们做主。几十万人挤满了总督府前面的马路,挤得水泄不通。喊声一浪高过一浪,还有越来越多的朝阳老百姓也在向这边聚集,因为英国人马上就要来了,他们不希望朝阳也发生类似锦州城那样的事情。
大量的武警战士和警察此时也出现在大街上,在街上维持治安,英国人马上就要来了,朝阳绝不能出乱子。所有的武警战士和警察都全神戒备,任何图谋不诡的人,都将在第一时间被射杀,不论对错,先杀了再说。
戈辉拿着高音喇叭来到老百姓中间,他向锦州的老百姓保证:“你们的损失,全部有北方经济特区政府来承担,政府将会重建锦州,把锦州县城和港区连成一体,整体规划,重新建设,为老百姓重建家园。”
同时,戈辉还向老百姓们保证:“绝对不放过火烧锦州城的凶手,一定要让侵略者有来无回。”
禁卫军总司令戈辉要求各师必须坚决彻底的消灭这支英军部队。
禁卫军总参谋部专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东北少校在发布会上说:“禁卫军有仇必报,与侵略者不共戴天。对放火烧城的英军部队,决不轻饶。刀已在手,你们敢死,我们就敢埋。”
北方经济特区外事办公室主任锡良也在接受《朝阳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大清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戳。”锡良这是引用了明朝万历皇帝“平倭诏”中的一句话,不过,用在这里,把英军比作跳梁小丑非常恰当。
英国海军陆战队在锦州城外击溃禁卫军,并占领锦州的消息也于当天发表在朝阳的外国报纸上了。但并没有说英军火烧锦州城一事,外国报纸对这件事集体选择性遗忘了。或许在他们看来,这根本不值一提。
现在很多外国有名的报社都在朝阳设立了记者站,像是《华盛顿邮报》、《泰晤士报》、《费加罗报》、《朝日新闻》、《读卖新闻》等都在朝阳设立了分社。并都得到了北方经济特区政府颁发的报纸发行许可,开始发行汉语报纸。
《朝阳日报》、《禁卫军报》、《东北商报》刊载了北方经济特区总督戈辉的文章:
戈辉在文章上详述了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1856年到1860年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将英法两国多次在大清帝国的土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行径详细的罗列了整整一个版面。最后再次强调,现在又是这两个强盗,他们想来第三次鸦片战争了。禁卫军决不妥协,决不退让,誓死保卫北方经济特区老百姓的劳动果实。禁卫军六万五千铁血男儿决心与英法联军战斗至最后一人,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不死不休。(目前,禁卫军对外只宣称有三个师,算上武装警察部队两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