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联军主力到达
戈辉在文章中骂英国和法国是“强盗”,让德美俄意日几国领事一想起来就觉得好笑,体面的英国绅士和浪漫的法国绅士突然间就成了强盗,实在是太好笑了。这也是北方经济特区政府第一次在报纸上骂英国和法国,这让英国驻朝阳领事卡尔怒火万丈。
卡尔马上在报《泰晤士报》上回击,骂戈辉和他领导下的东北禁卫军是愚昧落后的野蛮人,大英帝国就是来惩罚这些野蛮人的,是来加快东北亚文明进程来的。
法国驻朝阳领事西尔科也在《费加罗汉语报》上发表文章,声言法国是来伸张正义的,是英国一起来惩罚野蛮人的,同时维护法国在东北公民的权益的。
英法联军总司令西摩尔也在锦州港区登陆后,接受了《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西摩尔对记者说,大英帝国要让朝阳变成第二个香港,要让北方经济特区政府明白,得罪大英帝国必须付出代价。英法联军主力部队登陆后,将立即向朝阳进军,直到禁卫军宣布战败,并赔偿联军损失为止。
与此相对,戈辉立即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反击:禁卫军决不谈判,只求一战,六万禁卫军誓与英法联军决一死战,直到战至最后一人。
莫理循和端纳作为北方经济特区的外事顾问,他们也不断的游走于德美俄日等国,恳请他们能帮忙说和,同时也在说服英法两国,希望英法两国能收兵。打仗是会死人的,禁卫军现在已经今非昔比了,不论结果如何,双方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这是任何人都不想看到的。
德美俄日四国的领事都联系了北方经济特区外事办公室主任锡良,表示愿意从中说和,希望能找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条件。俄日两国提出,禁卫军首先要先放下武器,德美俄日四国负责保护禁卫军的安全。德国和美国持保留意见,两国更倾向于双方停火,坐下来谈判,由德美俄日四国做中间人,保证谈判双方的公正公平等。
锡良一口拒绝了:“在英军火烧锦州之前,还有可能谈条件,现在没有可能了,英法联军必须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锦州老百姓的损失必须得到赔偿,否则别想离开东北。东北不是谁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地方,禁卫军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敌人,禁卫军的尊严不容挑衅,禁卫军也正想通过这场战争,来确认一下自己的战斗力,也想向列强证明自己的实力。”
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朝阳,禁卫军下一步会如何?是与英法联军决战?还是与英法联军和解?
列强更想知道的是,禁卫军的自信来自哪里?是什么让禁卫军敢和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两个列强叫板?禁卫军有什么武器,列强很清楚,无非是仿制了德国版的毛瑟g03式步枪和一些火炮之类的,除了手枪很先进之外,其它的并不比列强的先进,可能还落后许多。列强们想破脑子也想不出一个合理的答案。而禁卫军却用行动给出了列强最想知道的答案:不要谈判,打完再说,要么死,要么生,不需要第三种选择。
禁卫军1、2、3师在大凌河东岸20公里处修筑工事,第1师的两翼是第2师和第3师,三个师的防御工事连在一起,在一个宽大的正面为朝阳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
由于禁卫军全军都是新兵,所以戈辉选择了堑壕战,尽最大的可能保住士兵的生命,用长长的战壕和递次配置的火力,将英法联军拦在朝阳城外,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然后围而歼之。其它各师都已经全部运动到朝锦公路两侧的大山之中隐蔽待敌。禁卫军全军,张网以待。
长江舰队司令加里-卡希尔和英国海军陆战队考尔克旅长,已经没有继续前进的信心了,但是又不敢不执行西摩尔上将的命令,所以他们以郊游的速度向朝阳前进,希望这样能晚一点到达朝阳。
昨夜的一战,彻底改变了他们想象中禁卫军的样子,通过对磐石村阵地的勘察,他们了解到,禁卫军是一支纪律严明,训练有速的军队,绝对不是像八旗兵那样的乌合之众。加里-卡希尔和考尔克都觉得自己这次来错了地方,越向前走,越觉得不对劲,总感觉有人在远处的大山中盯着自己。派兵去查看,却什么也没发现,他们走走停停,不断的休息,就是希望能等来后面的联军大部队。
十万英法联军主力部队在锦州港区登录后,没有停留,直接沿着朝锦公路向朝阳进军了。先后越过女儿河、小凌河,在途经锦州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烈炎滔天的锦州城,好好一座城就这样被烧了。
西摩尔只给了一句淡淡的评论:“这就是得罪大英帝国的后果。”
联军副司令法属越南总督曼丹达将军不无惋惜地说:“里面一定有很多值钱的东西,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