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84章 日俄辽阳攻防

选拔特种兵的训练是十分艰苦的,参加训练的士兵们也不知道自己打了多少发子弹。他们从来没有这么痛快的过枪,开枪开得让他们肩头都起了一层老茧,肩头的红色长久不退。即使是这样,戈辉依然不让他们休息,继续,必须继续,可以累死,不可以停下。即便是这样,也没有人喊着要退出,一个也没有,而且生怕表现不好,被戈辉总司令勒令退出训练。

 步枪射击,手枪射击,体能训练,徒手格斗训练,匕首格斗训练,隐蔽训练,各种各样的训练,无穷无尽,没有尽头。

 戈辉翻着花样的训练他们,即使突然一个训练方法闪过脑迹,他也会立即捉住这个想法,记在本子上,然后抽时间让参加训练的士兵们照着训练。他让所有参加完30公里负重越野跑的特种兵们,立即停下来捡撒在地上的米粒。每人捡一千个,不许多一个,不许少一个,多了少了,都要受罚,限时三十分钟。这个训练方法,就是在戈辉上厕所的时候想到的。

 戈辉的奇思妙想让所有参加训练的士兵们叫苦不迭,更让协助戈辉训练的士兵们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入选特种兵的选拔,否则也得受这样的苦。

 戈辉还在强调,目前的训练只是最初级的训练,只是选拔阶段的训练,等真正的特种练营开始后,训练强度和难度都会有几倍的提高,比现在艰苦十倍。

 不过,戈辉的话,没并有吓退那些参加特种兵选拔训练的士兵们。

 头一个月的训练像噩梦一样过去了,这一个月几乎剥了他们一层皮。但是经过这一个月的训练,他们不论是射击成绩,还是体能,还有格斗技能都有了显着的提高。接下来他们要面对的是每十天一次的考核,合格的继续参加训练,不合格的就要退出训练,回到原来的部队,等待下一步的通知,如果被选进特种兵的集训,那将是更艰苦的训练,比噩梦更可怕的训练。

 从3月份开始,每十天考核一次,训练的气氛顿时不一样了,连空气都变得紧张了。

 戈辉在监督训练神枪手的时候,也没有忘记硝烟弥漫的日俄战场。两百个分散在日俄战场各个节点的5人侦察小组,每天都会发来最新的战况。总参谋部把这些最新战况分析汇总这后,再送到戈辉手中。戈辉每次都要详细阅读,还要走到从俄国人那里换来的地图前仔细研究一番。

 目前,有两百个5人侦察小组分布在日俄战线上的各个节点,还有朝鲜半岛和黑龙江吉林两省。他们的装备也几乎换了一茬,当初刚刚派出去的时候,五个人,只有一个德国产的电台,每人一支水连珠步枪,子弹若干。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每人虽然还是水连球步枪,因为这个步枪子弹容易找到所以没换。除此之外,每人还配了一个fA-96式20响的半自动手枪,十个弹匣,1000发散弹,没子弹了,发电给总参谋部,会有专人给送过来。笨重的德国进口的电台不用了,换上了朝阳无线电厂生产的功率更大体积更小巧的技术更先进的电台。望远镜也换成了农场兵工厂生产的六倍望远镜。每人还配了一把禁卫军刀。要不是怕泄密,禁卫军最新生产的fA-40冲锋枪也会配给他们。总之,现在的侦察小组和以前不一样了。

 日军原拟攻克旅顺,抽出第3军用于辽阳方向。第3军抽不出来,而推迟辽阳会战又于整个战局不利,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俄国援军将从俄国腹地源源赶到。为此,必须抓紧时机,以现有兵力(第1、第2、第4军)一举歼灭集结于辽阳地区的俄军主力。虽然日军兵力火力都占劣势(日13.5万人vs俄16万人),但前一阶段作战已摸了俄军的底,增强了以少胜多的信心。

 反过来,俄国方面,俄国国内形势的发展,要求俄军在辽阳地区夺取军事上的重大胜利。当地俄军经过长期准备,储备了大量作战物资,条件比较有利。库罗帕特金扬言“宁死不从辽阳后退”,他决定依托前沿工事,抗击和疲惫进攻的日军,然后转入反击。也就是说,俄军拥有优势兵力火力却采取消极等待的方针,一开始就把主动权给了日本人。

 辽阳地区俄军防御成3道阵地。第1道阵地(前沿阵地)全长75公里,位于辽阳以南和东南约30公里。第2道阵地全长22公里,距辽阳约8公里。第3道阵地紧靠辽阳城。全长15公里。这3道阵地,特别是第1道阵地,纵深小,翼侧暴露,工事构筑计划都没有完成,无法抗击日军的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