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俄军再占奉天(第2页)
等戈辉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俄军已经重新占领了奉天,刘守信狼狈的逃往了朝阳。
戈辉到达朝阳的第二天,李成合和瞿孝明向戈辉汇报了在朝阳招兵的情况,目前两万名新兵已经全部招完了,分成四批先后进入镇妖峰参加训练。最后一批也就是第九批5000名新兵已经于7月1日开始正式参加初级步兵养成训练了。
戈辉对李成合和瞿孝明在朝阳的工作非常满意,这两位老哥现在已经深度参与了禁卫军的建军工作,为禁卫军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戈辉由衷的感激他们。
戈辉昨天一到总督衙门就亲自验收了这个新建的衙门。戈辉对这个建在朝阳县城外面的新的总督衙门非常满意。
鲁飞和谭伟对于送到朝阳的那些17到24岁的民工,还有25到35岁的受过一些私塾教育的民工,做了比较详细的汇报。
目前在朝阳有17到24岁的民工二十四万多人,这些都是以为俄国人修铁路的名义从东北各地招来的,有相当多一部分是从关内移民到这里的。戈辉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看来以后招兵的问题解决了。另外,25到35岁的受过不同程度私塾教育的民工也有近30万人,戈辉准备让这些人以后当产业工人,目前先当农民,或是去修公路,或是去修码头,总之,有很多活等着他们干呢。
之后戈辉过问了建设锦州码头和朝锦公路(朝阳到锦州码头)的进展情况。
目前锦州码头的项目由孙婉儿的父亲孙翰林担任项目总负责人。锦州码头和朝锦公路两个项目同时开工,公路比较好办,就是专门修一条又宽又直的沙石路。只要民工足够多,修这个路毫无压力。
码头建设就要比修路难多了,还好只是建一个简易的码头,否则还真不好办。即便是这样,也让孙翰林一个头两个大,他请来了很多以前参加过旅顺口军港建设的工人,帮忙建这个临时码头。这些人都不是专业人员,所以工程进度很慢。
戈辉听完田劲关于锦州码头的汇报后,他觉得,孙翰林经商做生意还行,搞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十分外行了。虽然孙翰林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如果让孙翰林继续干下去,很可能会耽误工程进度。但他目前还真没有更合适的人选,所以只能先让孙翰林先干着了,以后有合适的人再把他换下来。
他发现目前最缺少一个能够帮戈辉处理地方建设方面的人才,而这个人哪里去找呢?这个问题确实让戈辉很头大。所以,戈辉决定把大家都叫来开个会。大家坐到一起共同商量一下以后的事情应该如何进行下去。对于他们来说,朝阳才是他们事业开始的地方。于是,戈辉派田劲通知所有的团长,包括在八角台的许明和刘城,在镇妖峰的杨双、王超辉和王招辉,在奉天的严肃,周玉坪由在北京,由于距离太远了,他可以不参加了,会议内容由严肃转达。戈辉要求他们火速来朝阳总督衙门开会。
戈辉来到朝阳的第三天听到了俄国人重新占领奉天这个消息的,是严肃亲自来向戈辉汇报的。戈辉知道这是早晚的事儿,所以他很平淡,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
第四天,刘守信派来的人也到了,戈辉未做表态,而是立即写了一封慷慨激昂的奏书,还有一封密信,立即发往北京,他要把这个皮球踢给朝廷。
就在戈辉收到刘守信的急报时,俄军已经全部控制奉天及其周边地区了。奉天守备司令刘守信一枪未敢放逃离了奉天,正在来朝阳的路上。
戈辉的奉书是向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请示,禁卫军要与俄国人决一死战,当然,戈辉在最后还是强调,未经皇上和太后的允许,戈辉一兵一卒都不敢调动。密信是发给醇亲王载沣的,希望载沣能支持他与俄国人开战。
戈辉就是要在朝廷里当一个主战派,当然,戈辉也算定慈禧太后不会让他与俄国人开战的,估计就连一向支持他的载沣也不会同意的。
事实果真如此,慈禧太后看了戈辉派人送来的奏书后,他万万没想到戈辉居然想凭自己那点实力与俄国人开战,真是太自不量力了。慈禧太后立即就否定了戈辉的想法,让戈辉在东北好好发展禁卫军,禁卫国是用来保护皇上的,保护大清龙兴之地的,可不是用来与俄国人开战的。从这一点上看,戈辉还是太年轻了,太激进了,不过,戈辉还算是一个听话的孩子,懂得向朝廷请示。
通过这个奏书,慈禧太后觉得戈辉还是太年轻了,让他一个人管理东北真有点难为他了,得派一个有经验的人辅佐他。但这也是个不好办的问题,慈禧可不想让袁世凯的北洋系的人掺和进东北,也不能让朝廷那些鬼精鬼精的老臣去东北,所以,这个人不能在朝廷中枢,那找谁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