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55章 慈禧的想法(第2页)

 戈辉的话,让增祺听着舒服,刘守信听着更舒服,两个人都觉得戈辉孺子可教也,就这么定了。他们哪里知道,戈辉是真的看不上这些后来俗称老套筒的仿德国1888式步枪,和禁卫军现在用的水连珠步枪根本没法比。

 戈辉当天就拿着增祺的手谕和刘城一起去了新民厅,从奉天去新民厅,骑马一天就到。

 戈辉到了新民厅,找到新民知府增韫,出示了盛京将军增祺的手谕,并同时附上一千两银票一张。看了增祺的手谕,又看到一千两银票,增韫立即喜上眉梢,增祺交待的事情,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立即叫人办理。第二天,增韫派马车把戈辉要的军服和1888式步枪运往八角台。戈辉和刘城带着运军服和步枪的十几驾马车,于三天后赶到了八角台。

 当天晚上,戈辉在司令部会议室开了一个会,向大家介绍了这些天中他在奉天取得的喜人成果。并安排接下来的工作,从明天起,所有人都换上八旗兵的服装。水连珠步枪都收起来藏好,换上仿德国的1888式步枪。

 会上,营长们还提出了一些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开始按《禁卫军陆军中级步兵训练大纲3.0版本》训练后,虽然更贴近实战了,训练方法也越来越合理,强度虽有很大提高,战士们也都能够接受,也很快就能达到训练要求,但是训练效果并不好,战士们最初的新鲜劲儿一过,训练就变成了极其枯燥乏味闻之色变的东西,战士们不再有最初训练时的激情,在训练中的成绩也越来越差,并且抵触情绪也越来越大。

 营长们提出来的问题,让戈辉陷入了沉思。开完会后戈辉回到了自己的军官宿舍,他没有立即睡觉,而是点起小油灯,拿出从五站缴获的钢笔,拿出几页白纸,他开始把他脑子里想到的事情,一件一件地列在了纸上,包括今天会议上,营长们提出来的训练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他也做了深刻的反思。

 另外,醇亲王载沣要来奉天了,这是戈辉完全没有预料到的,那自己的原来的计划就要改一下。载沣实在是一个顶级重量级的人物,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那禁卫军的发展就会一日千里,把俄日两个列强赶出东北的愿望将会更快的实现。

 戈辉轻轻的拨了拨灯芯,让油灯变得更亮。戈辉的油灯是八角台基地建成后,戈辉在八角台的杂货店里买的一个土碗,看起来更像个盘子,色泽晦暗,表面粗糙,坑洼不平,形状也不是真正的圆形,实在不好看,但很瓷实很厚道。里面倒进一些菜油,再把棉花捻成长长的一条长捻儿,浸在菜油中,再拨出一小段点着了就行,燃烧时还有点菜油的清香。

 戈辉注视着这个小油灯,这是一盏星星之火,就像现在的禁卫军一样,总有一天它会成燎原之势。戈辉不禁想起后世的伟大领袖当年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

 今天戈辉睡的很晚,他直到把所有问题的解决办法想通了之后,下掐灭油灯睡觉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戈辉想去野外走走,他想去老河滩看看那些最先牺牲的弟兄们,每次外出回来,戈辉都要来这里看看,只要一有空闲,他也会去那里,他去那里是为了提醒自己,我们的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永远不能懈怠。他先换上了一身禁卫军军官服,然后到马厩里牵出一匹马来,骑着马出了基地。四月的东北万物已经开始复苏,远远的望去已经可以看到一片片绿色了。树叶已经开始发芽,田野里的小草也试探着探出头来,感受一下春天到了没有。

 孙婉儿今天也穿着一套禁卫军女士军官服,这身军官服她经常穿,也喜欢穿,因为这身军官服很好看。她看到戈辉骑马出去了,她也牵过一匹马来,也勇敢的跟了上去。好多天没有见到戈辉了,她好想和戈辉单独聊聊天,聊什么都行。她远远地跟着戈辉,他看到戈辉向着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方向去了,她也立即催马跟上。路上到随处可见浅浅的绿色,一阵风吹来,一股新绿的味道立即包围了孙婉儿,这种味道让孙婉儿深深地陶醉其中。

 戈辉来到那块横躺在老河滩边上的巨石前,“老河滩禁卫军烈士公墓”十个刚劲雄浑的大字十分醒目的刻在大石上。

 戈辉跳下马,松开缰绳,然后从那块巨石边上走过,走向不远处的墓地。四十八名烈士的墓碑排成整齐的一排,每两个墓碑的间距是四尺,从第一个墓碑看过去,到最后一个,足足排出六十多米。小草已经从土里钻出来了,墓碑周围尽是绿色,处处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