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43章 游击总结(上)

就在禁卫军与俄军在大山里周旋的时候,总理外务部事务的张复华、庆亲王奕匡,还有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三人1901年9月7日,与八国联军在北京签订了《辛丑各国和约》和《北京议定书》。

 条约规定:清政府向八国列强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抗运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随着俄军放弃追击禁卫军,禁卫军也趁机迅速脱离了与俄军的接触,来到一处与俄军相对更远的地方休整。两个半月来的不停作战,禁卫军真的累了,的确到了该休息一下的时候了,很多受伤的士兵也正好趁这个机会养伤。

 戈辉给全军放假七天,在这七天中,除了必要的轮流警戒之外,其他的人可以自由休息,在十里地范围内可以自由活动。

 秋天到了,长白山里野果特别的多,也有很多野生动物到了体形最肥壮的时候了。从努鲁儿虎山上的老猎人那里学到的打猎本领,现在小伙子们全都用上了,戈辉要求他们打猎可以,但不可以用枪,谁要是用枪了,就罚他为大家警戒。

 戈辉也趁此期间好好的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绪,总结一下这两个多月来的战斗经验。在后世的戈辉,也就是于果,一直从商,虽然是军事发烧友,仔细研读过中美俄三国的军校教科书,但从来没有领兵打过仗,所以他也就是理论知识丰富一些而已。

 两个多月来不停的战斗,绞尽脑汁想打赢每一场战斗,神经时刻都高度紧绷着,从来没有这么怕死过,就是因为怕死,他才一次又一次的把弟兄们从危险中带出来。面对死亡的恐惧,激发了戈辉此生学到和后世带来的所有的知识,最后虽然有很多战士受伤了,受很重的伤,但都不至死,自己现在也吊着膀子呢,总的说来都是全须全尾,这是戈辉觉得最欣慰的地方了。

 戈辉决定召开一个军事会议,这个会议包括禁卫军全体,所有在这里人的都可以参加。大家坐到一起,共同讨论这两个半月来的每一场战斗,从中学到了什么?有哪些不足?接下来的战斗怎么打?以后要怎么样练兵?禁卫军以后要怎么样发展?……这些问题都要拿到桌面上来,大家共同讨论,戈辉觉得自己有必要了解一下,经过两个半月的生死战斗,大家现在心里想的是什么?

 戈辉很快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大家,大家也一致同意开这次会议,但不能立即开,应该让大家好好的思考一下。于是,戈辉给大家三天的时间思考,第四天,大家用一天的时间,以排为单位分组讨论,第五天,正式开会,参会者是除了站岗放哨以外的禁卫军全体。

 三天后,大家开始了以排为单位的分组讨论,戈辉和其它几位主要军官则自己坐下来独自思考。

 第五天,禁卫军全军大会在长白山中的某处山沟里召开了。戈辉主持会议,并首先发言:“同志们,今天在这个隐蔽的山沟里,我们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这两个半月来的近百场战斗。我想我们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今天在这个会上,大家都要谈谈自己的想法,今天说什么都可以,说错了没关系,如果什么也不说,我就要惩罚了。”戈辉停了停,看看大家的表情,然后继续道:“我们就按顺序来,从一排长开始,一排长代表一排进行发言。一排长说的不足之处,轮到二排长的时候,二排长可以补充,重复没关系,重要的是每个排都要有自己的总结。听明白了吗?”

 “听明白了。”大家齐声回答。

 戈辉点点头:“很好,那就从第一排开始吧。一排长,你先说吧。”戈辉开始点将了。

 白起站起来先给大家敬礼,然后开口道:“谢谢司令让我第一个发言,通过两个多月来近百场的战斗,我对总司令的游击战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对较弱的一方或是兵力相对较少的一方,游击战确实是一个最大限度保存自己,最大限度杀伤敌人的最好战术。但这并不是说游击战仅限于较弱或兵力较少的一方的作战,游击战同样适用于双方的兵力相当时的作战,游击战还可以用于数量相当的数万兵力或数十万兵力之间的大规模作战,通过对兵力大规模长距离的调动,在不间断的兵力调动过程中,在局部地区实现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从而实现对敌人聚而歼之的目的。这也是游击战,是更高层次的游击战,在运动中实现歼敌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