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君贤进宫
吕少曦与君贤并肩沿着皇宫那宽阔而又幽静的青石大道前行,道路两旁,高大的宫墙威严耸立,琉璃瓦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微风拂过,带来宫中花草的淡淡芬芳,却未能驱散两人心中对于新朝局势的忧虑与思索。一路上,他们的交谈不曾停歇,从民生疾苦到朝堂政务,每一个话题都关乎着新朝的根基与未来。
很快,他们来到了吕少曦批改奏折的书房。书房内,布置简洁而不失庄重,巨大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和奏折,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吕少曦走到书桌前,轻轻坐下,示意君贤也入座。
君贤站定,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奏疏,双手恭敬地递向吕少曦:“陛下,这是老朽一路体察民情所记录的见闻与所思,还望陛下过目。”
吕少曦接过奏书,眼中满是期待与重视。他深知君贤的这份奏书,必定蕴含着对当下局势的深刻洞察和宝贵建议。他轻轻翻开奏疏,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文字,从各地百姓的生活状况,到地方官员的施政得失,从农业生产的困境,到商业贸易的阻滞,无一遗漏。吕少曦的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时而微微皱眉,时而轻轻点头,内心被这些真实的民生百态所触动。
“先生,您这一路,辛苦了。这些内容,对朕来说,犹如一场及时雨,让朕对天下局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吕少曦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与敬佩。
君贤微微躬身,谦逊地说道:“陛下谬赞,老朽不过是尽了自己的本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何况老朽深受陛下信任,自当为新朝的繁荣与百姓的福祉,竭尽全力。”
两人又就奏疏中的一些关键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从如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到怎样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每一个决策都经过了深思熟虑。他们的声音在书房内回荡,交织成一曲关乎新朝命运的乐章。
待讨论告一段落,君贤微微顿了顿,神色变得有些凝重:“陛下,还有一事,老朽恳请陛下恩准。黄芪姑娘腹内怀有特殊的生命,亦是老朽未来的主人。老朽略通医术,想为她把把脉,看看她和胎儿的状况,也好让陛下和众人安心。”
吕少曦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关切:“先生所言极是。芪才人如今的状况,朕也时刻牵挂。有先生为她把脉,朕自然放心。”
说罢,吕少曦转头看向身旁的太监,吩咐道:“你即刻带先生前往芪才人住处,务必照顾周全。”
“遵旨!”太监领命,恭敬地向君贤做了个请的手势,“先生,请随我来。”
君贤向吕少曦行了一礼,便跟随太监走出书房。他们沿着曲折的回廊前行,穿过一道道宫门,一路上,宫女和太监们纷纷行礼避让。不多时,便来到了黄芪居住的宫殿前。
宫殿内,一片宁静祥和。庭院中,花草繁茂,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太监轻轻推开殿门,轻声说道:“先生,里面请。”
君贤走进殿内,只见黄芪正坐在窗前的椅子上,手中捧着一本书,专注地阅读着。听到有人进来,她抬起头,看到君贤,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君贤先生,您来了。”
君贤立刻上前,恭敬地行了个礼:“见过芪才人。”
黄芪微微欠身,示意君贤坐下:“先生不必多礼,请坐。”
待君贤坐下后,他微微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气息,神色变得专注而认真:“芪才人,老朽此次前来,是想为您把把脉,看看您和腹中胎儿的状况。”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感激:“有劳先生了。”
说罢,她轻轻伸出手腕,放在桌子上。君贤微微向前倾身,伸出手指,轻轻搭在黄芪的脉搏上。他的眼神变得极为专注,仿佛整个世界都只剩下这微弱的脉搏跳动声。
一时间,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君贤的手指感受着脉搏的每一次跳动,他的脑海中迅速分析着脉象所传达的信息。黄芪静静地坐在那里,看着君贤专注的神情,心中涌起一股安心的感觉。她深知,君贤的医术高超,有他为自己把脉,她和腹中的孩子必定会得到最好的照顾。
过了许久,君贤缓缓收回手指,脸上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芪才人,您和胎儿的状况都很好。胎儿的脉象沉稳有力,发育也很正常。只是您近来思虑过多,有些劳神,还需多加休息,保持心情舒畅。”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感激:“多谢先生告知。这段时间,我也确实有些担忧腹中的孩子,听先生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君贤微微颔首,又叮嘱了一些关于饮食和休息的注意事项。黄芪认真地听着,将每一个要点都牢记在心。
在与黄芪交谈的过程中,君贤还不时地观察着她的气色和神态。他发现,黄芪虽然身处宫廷,但身上依旧保持着那份质朴和善良。她对腹中孩子的期待,对未来的憧憬,都让君贤深感敬佩。
“芪才人,您腹中的孩子,肩负着重大的使命。在他出生之前,您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若有任何不适,或者心中有任何疑虑,都可随时找老朽。”君贤语重心长地说道。
黄芪眼中闪烁着泪光,她微微欠身,说道:“先生的恩情,民女铭记在心。民女定会竭尽全力,保护好腹中的孩子。”
君贤又与黄芪聊了一些关于修行和生活的话题,便起身告辞。他深知,黄芪需要更多的休息和调养,不宜过多打扰。
离开宫殿后,君贤在太监的带领下,返回书房。他的心中,既有对黄芪和胎儿健康的欣慰,也有对新朝未来的深深思索。他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不仅要辅佐吕少曦治理好国家,还要守护好黄芪腹中那个承载着天道的生命 。
在书房的烛火摇曳中,吕少曦与君贤的交谈仍在继续。吕少曦靠在椅背上,目光在君贤那年轻却沉稳的面庞上停留许久,心中暗自思量。曾经,他满心期许君贤能出任丞相一职,在朝堂之上,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深远的谋略,为新朝的政务掌舵领航,成为朝堂的中流砥柱。君贤在过往展现出的远见卓识、对局势的精准判断,都让吕少曦坚信,他是丞相的不二人选。
然而,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意外。如今的君贤,以十七八岁的青年模样出现在众人眼前,尽管他的眼神中依旧透着历经岁月沉淀的深邃与睿智,但这年轻的外表,在等级森严、注重资历与形象的朝堂之上,出任丞相一职,难免会引发诸多争议和质疑。那些保守的大臣们,恐怕难以接受一位看似如此年轻的丞相,他们会以各种理由反对,甚至可能引发朝堂的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