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回到京城(第2页)
除了这些经济和军事问题,沿海地区的教育和民生也让吕少曦忧心忡忡。许多孩子因为缺乏教育资源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百姓们在自然灾害和海盗侵扰下生活困苦。他深知,教育是国家的未来,必须加大对沿海地区教育的投入,兴办更多的学校,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而对于百姓的生活困境,他要出台一系列的救助政策,让百姓们能够安居乐业。
“陛下,您休息一会儿吧,您已经看了很久了。”黄芪的声音温柔而关切,打破了车辇内的寂静。
吕少曦抬起头,看着黄芪那充满担忧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轻轻握住黄芪的手,说道:“芪才人,朕怎能休息?这一路上看到的问题,关乎新朝的兴衰,朕必须尽快赶回京城,与大臣们商议出解决之策。”
黄芪微微点头,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陛下心系天下,百姓们定会感激您的。有您在,新朝一定会越来越好。”
吕少曦微微一笑,松开黄芪的手,又重新投入到对问题的思考中。他知道,这一路的奔波只是开始,回到京城后,等待他的将是一场场激烈的朝堂辩论和艰难的决策。但他毫不畏惧,因为他肩负着天下苍生的期望,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新朝开辟出一条繁荣昌盛的道路。
随着车队的飞速前行,京城的轮廓在远方逐渐清晰起来。吕少曦的眼神愈发坚定,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挑战 。
历经漫长的奔波,吕少曦一行终于回到京城。巍峨的京城在日光下熠熠生辉,高大的城门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荣耀与沧桑。车队缓缓驶入城中,百姓们纷纷驻足观望,眼中满是对帝王归来的敬畏与期待。
吕少曦神色未改,威严中带着几分疲惫,却又难掩眼中的坚定与思索。他深知京城之内,诸多事务亟待处理,而此刻,安置随行亲属便是首要之事。
“来人,将这些亲属妥善送至各家府上,务必安排周全,不可有丝毫懈怠。”吕少曦声音沉稳,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士兵们领命后,立刻行动起来,护送着亲属们前往各自的府邸。一路上,百姓们的目光纷纷投向这支队伍,猜测着这些随行之人的身份与故事。
回到皇宫,吕少曦并未立刻休息,而是径直走向书房。他需要整理这一路的见闻与思考,为即将到来的决策做准备。书房内,烛光摇曳,吕少曦坐在案前,手中的笔在纸上飞速舞动,记录着沿海地区的种种问题以及应对之策。
“陛下,您已劳累许久,还是先歇息片刻吧。”一位老太监轻声说道,眼中满是关切。
吕少曦微微摇头:“国事为重,这些问题一日不解决,朕难以安心。”
三日后,皇宫内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吕少曦为了答谢那些将领以及他们留在山谷中的亲属,特意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宴会。金碧辉煌的宫殿内,华烛高照,丝竹之声悠扬婉转。
将领们身着华丽的朝服,带着自己的亲属,依次步入宫殿。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自豪,能够得到皇帝的宴请,是无上的荣耀。
“陛下驾到!”随着一声高呼,吕少曦身着龙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宫殿。众人纷纷跪地行礼,高呼万岁。
“众卿平身,今日设宴,只为与大家欢聚一堂,不必拘谨。”吕少曦微笑着说道,声音中带着几分亲切。
众人起身,纷纷入座。宫女们端着精美的菜肴和香醇的美酒,穿梭在席间。吕少曦举起酒杯,说道:“此次南巡,多亏了各位将领的支持与协助,朕敬大家一杯。”
将领们纷纷起身,举杯回应:“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宴会上,众人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吕少曦与将领们交谈甚欢,询问他们在山谷中的生活情况,以及对朝堂事务的看法。
“陛下,此次将亲属留在山谷,本是无奈之举,但好在山谷宁静祥和,家人们都安好。”一位将领说道。
吕少曦微微点头:“待日后局势稳定,朕定会让大家与家人团聚。”
宴会上,吕少曦也与将领们的亲属亲切交谈,询问他们的生活需求,展现出帝王的关怀。
“夫人,在山谷中可还习惯?”吕少曦问一位将领的夫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山谷景色宜人,生活也十分惬意,多谢陛下挂念。”夫人恭敬地回答。
宴会持续到深夜,众人尽兴而归。吕少曦望着离去的众人,心中暗自思索,这些将领是新朝的栋梁,他们的支持至关重要。而此次南巡的收获,也将成为新朝发展的重要契机。他深知,未来的道路充满挑战,但只要君臣一心,定能开创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朝 。
朝堂风云起:谏言与谋略的交锋
翌日清晨,天色尚早,京城的皇宫便被初升的朝阳镀上一层金边,巍峨的宫殿在晨光中更显庄严肃穆。钟声悠扬,回荡在皇宫的每一个角落,宣告早朝的开始。大臣们身着朝服,神色凝重,鱼贯而入,踏入那宽敞而又威严的朝堂。
吕少曦高坐于龙椅之上,目光沉稳地扫视着下方的群臣。他的眼神中透着几分疲惫,但更多的是对新朝未来的坚定与期待。经历了漫长的南巡,他对国家的现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此刻,他急需与群臣共同商讨,为新朝的发展寻找出路。
就在这时,一位太监手捧着一本厚厚的册子,迈着小碎步走到朝堂中央。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尖细而又清晰,开始念诵起君贤记录的南巡见闻。
“沿海诸地,贸易虽兴,然税费繁重,关卡刁难,商人苦不堪言。商船往来,常因风浪与拖延损耗货物,利润微薄,致使商业活力渐衰……”太监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一字一句都仿佛重锤,敲在每一位大臣的心上。
大臣们纷纷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有的眉头紧锁,面露忧色,显然是被沿海贸易的困境所触动;有的则微微点头,似乎在思考着解决之道;还有的面露疑惑,似乎对这些情况还不甚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