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教学《医书》以《人经》(第3页)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直观的感受,君贤从讲台下取出一个精心制作的人体模型,逐一指着穴位讲解其功效与主治病症:“这是足三里穴,常按揉此穴,可调理脾胃、补中益气,对身体虚弱、食欲不振者大有裨益。”边说边示意一位同学上前体验,当孩子感受到穴位按压后的酸麻胀感时,不禁惊叹出声,课堂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理论讲解完毕,便是实践操作环节。君贤带着孩子们来到学堂后的百草园,这里种植着他多年收集、培育的各类草药。“认清楚了,这是金银花,性甘寒,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效,是应对外感热病的良药;这是艾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多用于寒湿病症……”孩子们穿梭在药田间,小心翼翼地触摸、观察着每一株草药,轻轻嗅着它们独特的气味,将形态、功效铭记于心。

 回到教室,君贤又指导孩子们如何炮制草药、配伍方剂。他强调着每一道工序的严谨性:“药材炮制关乎药效,切不可马虎。如同这地黄,九蒸九晒后方能发挥最佳药力,多一分则焦,少一分则效力不足。”孩子们谨遵师命,在袅袅药香中,逐渐掌握了制药的精髓。

 午后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人经》的书页上,泛起点点金光。君贤翻开这部关乎人性、品德与处世之道的典籍,开始了当日的《人经》教学。“孩子们,医术可医身,而《人经》能医心。做人,首重一个‘仁’字,何为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疫病期间,大家相互扶持、共克时艰,便是仁的体现。”他讲述着古往今来仁人志士的故事,从“仁爱”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让孩子们深受触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讲解“诚信”篇章时,君贤目光凝重地看着孩子们:“人无信不立,这是做人的根本。就如咱们治病救人,若对药材的质量、疗效弄虚作假,那是罔顾人命。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方能取信于人。

 最后我想说的是:孩子们你们都不知道《人经》是谁所着的吧。其实是天神所着,就是天神庙里的那尊天神。这经书是修炼长生的根基,也是阻碍人踏上长生的第一道门槛,如果能够跨过这道门槛,你们就可以去天神庙继续修行下一本经书《黄经》。你们应该也听过,以前的老人看过神迹,《人经》跟《黄经》都是天神在天空中写出来的,所有人都可以修炼,只是能修炼成功的寥寥无几。我很希望你们当中能出现一个。虽然许多人都跨不过去,但这本经书还可以延年益寿,所以你们好好学习,如果你们有人能跨过第一道门槛,我会在天神庙等你们。”

 《人经》的教学并非局限于课堂,君贤时常带着孩子们参与村落的建设与日常事务。看到有人争吵,他便借机教导孩子们如何化解矛盾、以和为贵;遇到老人需要帮助,他鼓励孩子们主动上前,践行尊老爱幼之道。在点滴生活中,《人经》的智慧如春雨润物,悄然融入孩子们的心田。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在《医术》与《人经》的熏陶下茁壮成长。他们不仅能用精湛的医术为村民们诊治日常病痛,还以《人经》中,以高尚的品德、温暖的言行,成为村落中的楷模。年轻人们主动承担起照顾孤寡老人的责任,孩童们也懂得了分享与互助,整个村落洋溢着和谐、进取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