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脏带动六腑(第2页)

 君贤看到弟子们的情况后,为他们详细地讲解了其中的关键要点:“在肝木与胆腑的能量传递过程中,要重点关注肝经和胆经上的几个关键穴位,如太冲穴、期门穴、日月穴和阳陵泉穴等。通过用意念刺激这些穴位,可以打通肝与胆之间的能量通道,使肝木的能量更加顺畅地流入胆腑。同时,在呼吸的配合上,要做到深、长、匀、细,让气息带动能量在经络中有序地流动。”

 在君贤的耐心指导下,弟子们逐渐克服了困难,成功地实现了肝木与胆腑的能量协同运作。他们感受到胁肋部位的胀痛感消失,口苦咽干的症状也得到了缓解,同时身体的消化功能明显增强,精神状态也更加饱满和稳定。

 随后,君贤开始讲解脾脏与胃的关系以及在修行中的运用。他说道:“脾与胃相表里,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吸收和传输过程,为人体提供充足的气血和营养物质。在修行中,当我们通过五行循环使脾土的运化功能达到最佳状态时,胃的受纳和腐熟功能也会相应增强,从而提高人体对食物的利用率,为进一步的修行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君贤演示了如何通过意念引导脾土的能量与胃腑相互配合,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他站立起身,双脚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然后缓缓抬起双手,交叠于腹部的脾脏位置,顺时针轻轻揉动。随着他的动作,弟子们看到一道淡黄色的光芒从他的脾脏部位缓缓散发出来,笼罩着整个腹部区域,仿佛为腹部注入了一股温暖而柔和的力量。同时,君贤的呼吸变得深沉而平稳,腹部随着呼吸有节奏地起伏,仿佛在与体内的脾胃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和能量的交流。

 弟子们学着君贤的样子,开始尝试将脾土的能量与胃腑协同起来。然而,由于脾胃在人体的消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脾胃的影响较大,弟子们在修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特殊的问题。有些弟子由于长期的饮食不规律或情绪波动,导致脾胃功能较为虚弱,在引导脾土能量与胃腑配合时,出现了胃脘胀满、消化不良等症状。

 君贤针对这些问题,为弟子们制定了个性化的修行方案和饮食建议。他告诉弟子们:“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脾胃造成损伤。在修行时,要更加注重对脾胃的养护和能量的积累,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助于健脾益胃的食物摄入,如山药、薏米、芡实、红枣等。通过长期的饮食调理和修行锻炼,逐渐恢复和增强脾胃的功能。”

 在君贤的指导下,弟子们开始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并坚持不懈地进行脾胃协同的修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逐渐感受到脾胃功能的明显改善,胃脘胀满和消化不良等症状消失,身体能够更加高效地从食物中摄取营养物质,为修行提供了充足的能量支持。

 接下来,君贤讲解了肺脏与大肠的关系以及其在修行中的重要性。他说道:“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肃降,大肠主传导糟粕。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发挥,使糟粕能够顺利排出体外。在修行过程中,当我们通过五行循环使肺金的肃降功能得到加强时,大肠的蠕动也会更加有力,能够及时排出体内的毒素和废物,保持身体内部的清洁和平衡,为进一步的修行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君贤演示了如何通过意念引导肺金的能量作用于大肠,促进大肠的蠕动和排泄功能。只见他双手背后,掌心贴于腰部的肾俞穴位置,然后缓缓吸气,将体内的肺气充盈起来,随着呼气的动作,将肺气沿着脊柱向下推送至大肠的俞穴部位,同时用意念感知大肠的蠕动和反应。此时,弟子们看到君贤的腰部微微颤动,仿佛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推动着大肠的运动。

 弟子们按照君贤的教导,开始尝试引导肺金能量促进大肠的功能。然而,由于大肠的排泄功能涉及到人体的隐私部位和较为敏感的生理反应,一些弟子在修行过程中感到有些难为情和不适应,导致无法专注于能量的引导和气息的控制,影响了修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