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五脏带动六腑

在弟子们逐渐熟练掌握了以五脏为核心的五行循环修行之法后,君贤深知,这仅仅是打开了人体潜能宝库的一扇门。为了让弟子们能够更深入地探索修行的奥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力和境界,君贤决定引导他们开启新的修行阶段——由五脏带动六腑,实现人体内部能量的全方位流转与协同运作。

 一日清晨,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柔和地洒在村庄的修炼场上,弟子们整齐地排列着,眼神中充满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和对修行突破的期待。君贤神色庄重地站在众人面前,缓缓开口说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故满而不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满。此前,尔等已在五脏的五行循环修行中初窥门径,今日起,我们将更进一步,探寻五脏如何带动六腑,使人体的精气神得以在这更为复杂精细的系统中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从而达到更高的修行境界。”

 君贤首先将目光投向了心脏与小肠的关联。他神色专注地讲解道:“心与小肠相表里,心属火,小肠属火,心火下移于小肠,使得小肠能够受盛化物,分清泌浊。在修行中,当我们通过意念引导心火旺盛且顺畅地运行时,小肠便能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将从外界摄取的营养物质进行精细的转化和吸收,为全身提供更为纯净、充足的能量。”说罢,君贤微微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将体内的心火之力缓缓调动起来,然后通过特定的气息运行路线和意念引导,将这股力量逐渐延伸至腹部的小肠部位。弟子们只见一道明亮而温暖的红光从君贤的胸口处向下蔓延,最终包裹住了小肠所在的区域。此时,君贤的腹部微微发热,气息平稳而有力,仿佛身体内部正在进行着一场精密而高效的能量传递与转化。

 弟子们见状,纷纷效仿君贤的动作和气息引导之法,尝试着将自己体内的心火与小肠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起初,这一过程并不顺利,许多弟子由于对气息和意念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心火在下移至小肠的过程中出现了阻滞或分散的情况,腹部感到一阵燥热不适,甚至有些弟子出现了心慌、气短的症状。

 君贤察觉到弟子们的困境后,立刻在他们中间穿梭,耐心地为每一位弟子进行指导和纠正。他轻声说道:“在引导心火下移至小肠时,要注意呼吸的节奏和深度。吸气时,要想象着将外界的清气与心火之力一同吸入体内,使其在胸口处汇聚融合;呼气时,要缓慢而均匀地将这股融合后的力量推送至小肠,同时用意念感知小肠对这股力量的接纳和转化过程。不要急于求成,要让能量的流动自然而顺畅。”

 在君贤的悉心指导下,弟子们逐渐掌握了心与小肠相表里的修行技巧。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将心火的能量传递至小肠,感受到小肠部位传来的温热和活力,同时也察觉到自身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身体变得更加轻盈和有力量。

 接着,君贤将注意力转向了肝脏与胆的关系。他神色凝重地说道:“肝主疏泄,胆主决断,肝之余气泄于胆,聚而成精。在修行过程中,当我们通过五脏循环使肝木的生机与活力得以充分激发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也会更加顺畅,从而有助于脾胃的运化和食物的消化吸收,进一步提升人体的能量转化效率。”言毕,君贤演示了如何通过意念引导肝木的能量传递至胆腑,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只见他双腿微微分开,屈膝下蹲,双手抱于胸前,掌心向内,然后缓缓吸气,将体内肝木的能量调动起来,随着呼气的动作,将这股能量沿着身体的右侧肋部向下推送至胆腑位置。此时,弟子们看到君贤的右肋部微微隆起,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那里汇聚和涌动。

 弟子们依照君贤的教导,开始尝试引导肝木能量作用于胆腑。然而,由于肝脏和胆腑的生理结构较为复杂,且两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涉及到多个经络和穴位的协同作用,弟子们在初期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弟子在引导过程中,感觉肝木能量难以准确地到达胆腑,或者到达后无法有效地促进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导致体内出现了胁肋胀痛、口苦咽干等不适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