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帮助村民(第2页)
确定好地址后,便是收集建筑材料。由于村子附近的石料资源较为丰富,他们决定主要使用石头来建造小庙。弟子们和村民们纷纷拿起工具,前往附近的采石场开采石料。开采石头是一项艰苦而危险的工作,需要小心翼翼地避免石块滑落伤人。但大家齐心协力,不畏艰辛,一块一块地将合适的石料开采出来,并搬运回村子。
除了石料,木材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他们再次前往山林,挑选那些质地坚硬、纹理美观的木材,用来制作庙宇的门窗、梁枋和斗拱等部件。在砍伐木材的过程中,弟子们谨遵君贤的教导,只选取那些已经成熟且不会对山林生态造成过大破坏的树木,以确保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材料准备齐全后,建造工作正式开始。君贤凭借着自己对庙宇建筑的了解和在修行中领悟到的美学理念,亲自设计了小庙的图纸。庙宇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却小巧精致,布局合理。它采用了传统的中式建筑风格,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尽显古朴典雅之美。
在建造过程中,村民们和弟子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擅长石工的人负责将石料切割、打磨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然后按照图纸的要求,将它们一块块地砌起来,构建出庙宇的墙体和基础。每一块石头的摆放都经过精心的测量和调整,确保墙体的平整和稳固。而那些擅长木工的人则在一旁专注地制作着门窗和梁枋等部件,他们用锋利的刀具将木材雕刻成精美的图案和花纹,展现出高超的技艺和艺术创造力。
随着工程的推进,小庙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它那高高翘起的飞檐犹如展翅欲飞的仙鹤,给人一种灵动而飘逸的感觉;庙宇的墙壁上,雕刻着各种寓意吉祥的图案,如龙凤呈祥、麒麟献瑞等,这些图案不仅增添了庙宇的美观性,更寄托了村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在建造庙宇的过程中,村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他们纷纷自发地前来帮忙,有的为工匠们送水送饭,有的则帮忙搬运建筑材料,哪怕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他们也都做得尽心尽力。孩子们也围在一旁,好奇地观看着庙宇的建造过程,眼中充满了对这座即将建成的小庙的期待和敬畏。
经过一段的辛勤努力,天神小庙终于建成了。在落成的那一天,村子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典。村民们身着新衣,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小庙前。君贤带领着弟子们在庙内举行了庄重的祭祀仪式,感谢天神的恩赐和护佑。
从那以后,这座天神小庙便成为了村子的精神象征和文化中心。村民们经常会来到这里,献上自己的祭品和香火,祈求天神保佑家人平安、庄稼丰收、生活幸福。而君贤和弟子们也会在小庙内举行一些修行和讲学活动,向村民们传播着善良、友爱、勤劳等美德。
在村庄的生活逐渐安稳下来后,君贤发现村民们日常的用水仍存在不便之处。虽然之前挖掘的水渠解决了农田灌溉的问题,但村民们的生活用水还需要依赖远处的一条小溪,路途遥远且艰辛,尤其是在炎热的夏日和寒冷的冬天,取水更是成了一项繁重的任务。于是,君贤决定带领大家在村子里挖一口井,以方便村民们的生活。
君贤首先召集了弟子和村民们,向他们说明了挖井的计划和重要性。大家听后都积极响应,纷纷准备好工具,准备大干一场。君贤凭借着自己的经验和对村庄地形的观察,选定了村子中心的一块空地作为井的位置。这里地势相对较低,且周围的土质湿润,他推测地下可能有较为丰富的水源。
选定位置后,挖井工作便正式开始了。君贤亲自拿起铁锹,率先在地上挖了一个浅浅的坑,作为井口的起点。然后,弟子们和村民们轮流下到井底,一锹一锹地挖掘着泥土和岩石。刚开始的时候,土质较为松软,挖掘工作进展得还算顺利。但随着井的深度不断增加,地下的岩石逐渐增多,挖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为了克服岩石层的阻碍,君贤安排了一些力气较大、经验丰富的人专门负责破碎岩石。他们使用铁镐和锤子,用力地敲打着坚硬的岩石,每一下敲击都伴随着火花四溅和手臂的酸痛。但他们没有丝毫退缩,心中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村民们挖出一口清澈甘甜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