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

君贤的徒弟们在修行《黄经》的道路上遭遇了诸多棘手的难题,这些难题如同重重荆棘,阻碍着他们在修行之途上的前行步伐。

 首先,《黄经》本身博大精深,其蕴含的修行法门和哲理深邃晦涩,对于徒弟们来说,理解上存在巨大的障碍。经文里的许多术语和概念抽象难懂,如关于人体气脉运行与天地灵气交融的描述,涉及到复杂的能量转化和循环原理,超出了他们日常的认知范围。尽管君贤反复讲解,但他们依然难以把握其中的精髓要义,往往一知半解,无法将这些理论精准地运用到实际修行中,导致修炼时不得要领,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其次,在功法的修炼实践上,徒弟们面临着重重困难。例如,《黄经》中记载的一种通过特殊呼吸法引导灵气入体、进而打通经脉的法门,要求修炼者具备极高的专注力和精准的气息控制能力。然而,徒弟们在修炼时,常常会被杂念干扰,呼吸节奏紊乱,使得灵气无法顺畅地在经脉中运行,不仅难以打通经脉,还会因为气息逆行而导致身体不适,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气血翻腾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修炼的进度和效果。

 再者,修行需要平和稳定的心境作为基础,但徒弟们身处纷扰的世间,难以摆脱世俗杂念的羁绊。他们牵挂着家中的亲人和过往的恩怨情仇,这些尘世的纷扰时刻在心头萦绕,使他们在修炼时无法做到心无旁骛。即使身处天神庙这方清幽之地,内心的杂念依然如影随形,难以真正进入深度的冥想和修炼状态,从而阻碍了他们与天地灵气的沟通和交融,无法体悟到《黄经》中所描述的更高层次的境界。

 另外,随着修行的深入,对身体的素质和天赋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些徒弟在身体素质方面存在先天的不足,经脉较为狭窄脆弱,难以承受修炼过程中强大能量的冲击和滋养。在尝试突破一些关键的修行关卡时,身体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出现各种状况,如疲劳过度、体力透支、甚至受伤吐血等,这使得他们的修行之路更加艰难险阻,难以跟上修行的节奏和要求。

 而且,《黄经》中所倡导的修行与品德修养紧密相连,要求修行者秉持仁爱、善良、宽容等品德。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徒弟们难免会遇到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有时难以克制自己的情绪和私欲,做出违背品德修养的行为。这不仅违背了《黄经》的修行准则,还会导致自身修行的反噬,使得修炼过程中出现心境不稳、灵气紊乱等问题,进一步加大了他们修行的难度,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

 君贤的徒弟们在修炼时深受杂念干扰、呼吸节奏紊乱之苦,为解决这两难题,他们从多个方面进行了努力和尝试,运用了各种方法和技巧,每一种都饱含着他们对修行的执着与追求。

 环境营造法

 部分徒弟选择改变修炼环境,以减少外界干扰因素。他们深知天神庙虽清幽,但仍难隔绝尘世气息,于是寻觅更为静谧之地。有的徒弟深入山林,在那茂密的古树林中,寻得一处隐蔽的山洞。山洞内静谧阴暗,唯有洞口透入几缕柔和的光线,照亮洞中的一方小天地。他们在洞内铺上干燥的茅草,安置简单的蒲团,作为修炼之所。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枝叶繁茂,仿佛天然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喧嚣。山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宛如自然的乐章,助其宁心安神。在此处修炼,没有了天神庙偶尔传来的人声嘈杂,也没有了尘世的纷扰,徒弟们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呼吸与心境的修炼,杂念也随之减少。

 还有些徒弟选择在溪边修炼。潺潺的流水声清脆悦耳,如灵动的音符,流淌在静谧的山林间。他们静坐在溪边的大石头上,感受着溪水带来的清凉气息。水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岸边的绿树青山,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徒弟们凝视着水面,让自己的思绪随着流水缓缓飘荡,逐渐进入一种空灵的状态。在这宁静而优美的环境中,外界的杂念难以侵入,内心的浮躁也渐渐平息,修炼得以更加顺利地进行。

 身心调节法

 许多徒弟意识到,调节身心状态是克服杂念的关键。他们开始学习各种呼吸调节之法,如“龟息法”。修炼时,徒弟们放慢呼吸节奏,想象自己如同一只冬眠的乌龟,呼吸深沉而缓慢。先缓缓吸气,让空气充满腹部,感受腹部的膨胀,犹如吸纳了天地间的灵气;然后再缓缓呼气,将体内的浊气全部排出,感受身体的轻盈与放松。通过这种方式,他们逐渐排除心中的杂念,使心境变得更加平静和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