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造渔船
老人站在沙滩上,看着大海,从山谷带来的矿盐快吃完了,老人就在做准备了。
身边围聚着部落成员,他目光坚定而沉稳,手中拿着一块简陋的石制容器,开始讲解制盐的要诀:“吾等需引那海水入池,待烈日蒸干水分,盐晶自会留存。” 说罢,众人在老人的指挥下忙碌起来。
青壮年们率先行动,他们扛着的铁铲和锄头,在靠近海边的沙地上挖掘盐池。每一铲下去,都扬起一阵沙尘,汗水顺着他们古铜色的脸颊滑落,滴落在炽热的沙地上,瞬间消失不见。盐池的形状逐渐显现,大小错落,彼此相连,犹如大地之上的神秘拼图。妇女们则用担子担着木桶往返于海边与盐池之间,将一桶桶的海水小心翼翼地倒入盐池之中。海水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晶莹的光芒,缓缓流淌进池中,发出清脆的声响,似是大海奏响的序曲。
孩子们也没有闲着,他们在盐池边欢快地奔跑着,手中拿着自制的小耙子,帮忙平整盐池底部的沙子,稚嫩的笑声在海边回荡,为这略显辛劳的劳作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活力。
当盐池被海水灌满,接下来便是漫长的等待。在炎炎烈日的炙烤下,海水开始慢慢蒸发。老人时刻关注着盐池的变化,他的眼神如同猎鹰般敏锐。他指挥着部落成员适时地搅拌盐池中的海水,确保水分均匀蒸发,盐分能够充分结晶。随着时间的推移,盐池中的海水逐渐减少,颜色也变得越发浓郁,从最初的清澈透明转为淡淡的乳白色,最后在池底和池壁上开始出现一层薄薄的盐晶,如冬日的初雪,悄然降临。
部落成员们望着这些盐晶,眼中满是惊喜与期待。他们用贝壳和削尖的木棒轻轻地刮取着盐晶,放入陶制的容器中。这些盐晶虽然大小不一,色泽也略显质朴,但却凝聚着部落成员们的辛勤汗水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制盐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有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会打乱节奏,冲淡盐池中的海水,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但部落成员们并没有气馁,他们在老人的鼓励下,重新整理盐池,再次引入海水,继续等待阳光的照耀与蒸发。
经过数日的努力,部落终于收获了足够的海盐。这些海盐不仅为部落的食物增添了丰富的滋味。
老人坐在椅子上,看着送过来的海盐。捻措放嘴里吧唧一下点点头,嗯可以。然后对部落成员宣布:“大海里的食物很多很多永远吃不完的那种,但是要想拿,就得造船,需要很坚固的船。今起我们要开始造船 还要做渔网。” 青壮年们听闻,皆摩拳擦掌,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
众人先是深入山林,寻觅适合造船的木材。在茂密的树林中穿梭许久,终于选定了一种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大树。砍伐树木并非易事,青壮年们挥舞着斧子,肌肉紧绷,一斧斧地砍向树干。每一次斧头落下,都伴随着树干的微微颤抖和沉闷的回响,木屑飞溅。经过数小时的努力,大树才轰然倒下。随后,他们用藤条捆绑树干,喊着号子,齐心协力地将其拖往海边。
抵达海边后,造船之地选在一片开阔且地势稍高的沙滩。老人指挥着众人将木材按照长短、粗细分类摆放。第一步是打造龙骨,这是渔船的脊梁。他们挑选出一根最为粗壮笔直的木材,作为主龙骨,其长度约有数十尺。接着,用石锯和石斧将数根稍细的木材加工成合适的形状,以特定的角度拼接在主龙骨两侧,并用木楔子加固,再用藤条紧紧缠绕,涂抹上树胶,使其紧密相连,形成稳固的龙骨框架。
船身的建造则更为精细。工匠们用石刀将木材仔细地削薄、修整,使其成为一片片宽窄均匀、略带弧度的船板。拼接船板时,先从船底开始,将船板紧密地贴合在龙骨上,用钻孔工具在连接处打孔,再用木钉固定。每一块船板的拼接都要求严丝合缝,以确保船身的密封性。为增强船身强度,在船板内侧横向添加肋骨,这些肋骨与龙骨相互支撑,如同骨架一般,让船身更具抗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