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重建家园(第2页)

 同时,部落还发展起了畜牧业。他们在部落的附近搭建起了牲畜棚,将迁徙途中带来的牲畜安置其中。孩子们每天都会去山坡上割取新鲜的青草,喂养这些牲畜。随着时间的推移,牲畜的数量逐渐增多,为部落提供了更多的奶、肉和皮革等资源。

 在文化建设方面,部落也没有丝毫懈怠。老人带领着部落的年轻人在部落的中心位置建造了一座祭祀广场。广场的地面用平整的石块铺砌而成,中央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图腾柱。图腾柱上雕刻着部落的祖先形象和象征神灵庇佑的符号,它是部落信仰与精神的核心所在。在祭祀广场的旁边,部落成员们用木材和泥土建造了一座宽大的房屋,房屋正中,有张供桌,供桌上摆着就是那尊彩色的天神雕像。老人就住在这里,同时也是部落的重要决策将被商讨和制定,这里就是部落管理与发展的重要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的家园逐渐成型。原本荒芜的土地上,如今矗立起了一排排坚固的房屋,房屋周围是一片片肥沃的农田和郁郁葱葱的果园。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孩子们在田野里嬉笑玩耍,整个部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清晨的阳光洒在沙滩上,老人带着一群孩童缓缓走向东面的海边。孩子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脚步轻快得如同跳跃的小鹿。

 老人手中拿着自制的竹夹,背着竹篓,竹篓在海风的吹拂下发出轻微的沙沙声。他一边走,一边耐心地向孩子们叮嘱着:“在沙滩上要跟紧我,莫要乱跑,海货有的藏在沙里,有的在礁石缝中,需得仔细找寻。”孩子们纷纷点头,小脸上满是认真。

 来到沙滩,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散开。有的蹲下身子,用小手在湿润的沙地上仔细摸索,不一会儿就挖出了几只小贝壳,贝壳在阳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孩子们兴奋地将它们放入自己的小篮子里。有的则小心翼翼地攀爬在礁石上,探头探脑地往石缝里瞧,突然,一个小男孩惊喜地大叫:“爷爷,这里有只…!”只见他伸出小手,想要去捉,可那螃蟹挥舞着大钳子,一副张牙舞爪的模样。老人赶忙走过去,笑着说:“莫急,莫急,这是螃蟹,要从它的背后轻轻捏住,才不会被夹到。”小男孩依言而行,成功地将大螃蟹收入篮中,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老人自己也弯着腰,在沙滩的浅水处翻找着。他熟练地翻开一块块石头,几只肥硕的海蛎子吸附在石头下面,老人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轻轻一撬,海蛎子便落入了竹篓。海风轻轻吹过,带来大海咸咸的气息,混合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这片沙滩上回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小篮子里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海货。有形状各异的贝壳、横行霸道的螃蟹、黏糊糊的海蜗牛,还有鲜嫩的海菜。老人看着孩子们满足的模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这些海货不仅能为部落带来一顿丰盛的美食,更能让孩子们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学到生存的技能,传承部落的智慧。

 当太阳渐渐升高,老人带着孩子们满载而归。他们的身影在沙滩上渐行渐远,只留下一串串脚印和那片被翻动过的、充满希望的沙滩。

 夕阳的余晖洒在部落的空地上,部落成员们围坐在一起,目光聚焦在老人身上,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老人坐在人群中央,身旁放着一堆上午刚从海边捡来的海货,有贝壳、螃蟹、海蛎子、海菜等。

 老人拿起一只贝壳,轻轻摩挲着它的纹路,开始说道:“这贝壳啊,看似寻常,实则大有用处。它的壳坚硬无比,可用来制作精美的饰品,挂在身上,不仅美观,还能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而且,将贝壳研磨成粉,混合上一些草药,还能治疗伤口,有止血止痛的功效。”

 说着,老人又拿起一只螃蟹,高高举起,让大家都能看清。“这螃蟹,生得张牙舞爪,看着凶猛,实则是美味佳肴。它的肉鲜嫩多汁,富含蛋白质,吃了能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壮。但捕捉时可要小心它的钳子,被夹到可疼得厉害。”老人边说边示范如何正确地抓住螃蟹的背部,避免被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