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 集:风云突变

《清明上河图之风云变》

 第一章:画卷再现,局势复杂

 汴京的街头巷尾,近日来都在热议着那再度出现的声称是《清明上河图》原作的画卷。这幅画卷一经现世,就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就因这幅奇画而暗流涌动的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画馆里,李老夫子正对着那幅新出现的画卷愁眉不展。陈宇等一众年轻画师围在一旁,也是满脸凝重。这画卷展开来,其上的笔触细腻无比,人物、建筑、市井百态皆栩栩如生,那绘画的技艺着实精湛,比起之前出现的摹本,竟更胜一筹。

 “夫子,您瞧这画里的船只,那线条勾勒得如此流畅,好似活物一般,若说是假的,可这手艺也太过高超了呀。”陈宇凑近了些,指着画卷上的一处说道。

 李老夫子微微点头,又轻轻摇头,“确实,这技艺堪称绝妙,可你们再看这儿,这街边的店铺招牌,按史书记载,彼时此处的招牌应是另一种写法,这般细节处的差异,实在让人生疑啊。”

 而在汴京的另一边,各大家族的府邸内,也是热闹非凡。赵家作为汴京有名的富商家族,家主赵老爷正坐在正堂,对着几个手下吩咐着:“那幅《清明上河图》如今再现,不管真假,若能到手,必定能让我赵家在这汴京的地位更上一层楼,你们多派人手,去探听消息,必要时,不惜代价也要将其拿下。”

 同样,钱家、孙家等家族也都打着类似的算盘,各自派出了得力的人手,在暗处开始了角逐。不仅如此,江湖上也闻风而动,一些帮派听闻这画背后可能蕴藏的巨大财富和名声,也纷纷插足进来。

 那素有“无影刀”之称的江湖杀手组织,接了神秘雇主的委托,要在暗中抢夺画卷,必要时,杀光一切阻挡之人。还有那盘踞在汴京郊外的黑鹰帮,帮主亲自带着一帮手下潜入城中,伺机而动。一时间,整个汴京看似繁华依旧,可暗地里却处处透着紧张的气息,各方势力的眼线在街头巷尾穿梭,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引起一阵波澜。

 第二章:进宫鉴画,各抒己见

 就在众人围绕着这幅画卷争论不休,各怀心思之时,皇宫中传来了旨意,皇帝听闻了这幅画的消息,也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下令让李老夫子、陈宇等一众在画艺上颇有见解的人进宫,当面鉴定画卷的真伪。

 李老夫子和陈宇等人不敢有丝毫耽搁,小心翼翼地捧着画卷,随着前来宣旨的公公进了宫。一路上,众人皆是忐忑不安,毕竟这关乎到皇帝的旨意,万一鉴定有误,那可是掉脑袋的大事。

 到了宫中的一处偏殿,皇帝早已坐在上首等候。待众人行过礼后,皇帝便命人将画卷展开在案几上,他自己也起身,踱步到近前细细观看。

 李老夫子上前,先是讲述了之前自己等人发现的疑点,比如画卷中人物服饰的一些细微样式与北宋当时的规制略有不同,还有那建筑的布局,虽大体相似,但部分地方不符合汴京当年的实际情况。

 陈宇也在一旁补充道:“陛下,微臣还发现这画中所用颜料,虽看着有古朴之感,可混合比例与张择端大师惯用的似乎有些出入,只是这差异极小,若不仔细分辨,很难察觉。”

 其他几位画师也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众人各抒己见,殿内一时议论纷纷。皇帝听着众人的话语,时而皱眉,时而点头,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那幅画卷,他深知这《清明上河图》的意义非凡,若真能寻得原作,那可是为皇家珍藏添上了一份重宝,可若判断失误,收了赝品进宫,那也是贻笑大方之事。

 第三章:帝下论断,暗藏不满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皇帝最终还是缓缓开口说道:“朕听了诸位所言,这画卷确实有诸多精妙之处,想来也是哪位丹青高手所绘,可就如诸位所说,与那历史记载以及朕所知晓的《清明上河图》原作相比,还是有不少出入,朕以为,这幅画卷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并非《清明上河图》的原作。”

 说完,皇帝便下令让侍从将画卷妥善收起来,作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收藏于宫中。李老夫子等人听闻皇帝的决定,皆是松了一口气,忙跪地谢恩。

 然而,这一决定却如同在平静的湖面下又埋下了一颗炸弹,只是暂时还未引爆罢了。

 赵家得知皇帝的决定后,赵老爷气得在堂中来回踱步,“哼,皇帝老儿懂什么画,那必定是真迹,就这么被收进宫里,咱们可就没机会了,不行,得想办法把画弄出来。”

 钱家那边也是同样的心思,钱家主暗中召集了几个谋士,商议着如何才能让皇帝改变主意,或者暗中将画偷运出来。而那些江湖势力,更是不满,他们本就为了这幅画的巨大利益而来,如今画被收进了宫,想要得手就更难了,尤其是那“无影刀”组织,雇主给的压力极大,若不能完成任务,他们在江湖上的名声可就毁了。

 黑鹰帮的帮主则是冷笑道:“皇帝又如何,那画本就该是能者得之,咱们找机会潜入宫中,把画抢出来便是,大不了杀出一条血路。”各方势力心怀鬼胎,都在暗中策划着各自的行动,一场更大的危机正悄然笼罩在汴京的上空。

 第四章:暗中策划,危机四伏

 夜幕降临,汴京陷入了一片静谧之中,可在这黑暗之下,却是暗流涌动。

 赵家派出的管家偷偷联络了宫中一位曾受过赵家恩惠的小太监,许以重金,让他帮忙留意那幅画的存放之处,并且寻找机会制造混乱,好方便他们的人进宫偷画。那小太监犹豫再三,终究还是没能抵住金钱的诱惑,点头应下了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