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 集:图中异像

张择端与李逸站在画室之中,目光紧紧锁在那幅出现异像的《清明上河图》上,室内的气氛压抑又凝重。

 两人先是凑近了画卷,试图更细致地观察那汴河上泛起的涟漪。张择端指着一处波纹说道:“你看,这涟漪的走向看似杂乱,实则隐隐有着规律,就好像是在传递着什么讯息一般。”李逸微微点头,目光随着那波纹移动,他拿出随身带着的纸笔,将涟漪的大致模样临摹了下来,想着日后或许能从中发现些端倪。

 再看向那些开始有了动作的人物,除了卖烧饼的小贩,还有河边的纤夫,原本拉着绳索、身体前倾的静止姿态,此刻竟像是在真正地用力,手臂上的肌肉线条仿佛都在随着用力而微微起伏,那节奏,仿佛是配合着汴河水流的律动。街道上的行人,脚步也似有了虚实变化,不再是刻板的画面呈现,而是像在真实地赶路,去往各自的目的地。

 “这图中世界,仿佛要活过来了呀。”李逸喃喃自语道,额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既是因为紧张,也是这室内有些闷热的氛围所致。

 张择端转身,在屋内踱步,思索着从何处入手去探寻这异像的缘由。“我们先去汴河边,找找那些常年在河上讨生活的船夫,问问他们有没有听过类似的怪事,或者知晓些汴河往昔的传说。”

 两人收好画卷,小心翼翼地将它放置在一个特制的木匣之中,便匆匆出门往汴河而去。

 来到汴河边,正是船只往来频繁的时候,河面上千帆竞渡,一片热闹景象。他们寻到了一位年逾花甲的老船夫,老船夫正坐在船头修补着渔网,脸上的皱纹像是岁月镌刻的印记,诉说着他经历过的风风雨雨。

 张择端上前,礼貌地作揖后说道:“老丈,打扰您了,我们想向您打听些事儿。”老船夫抬起头,眼中透着几分疑惑和好奇,问道:“哦?打听何事呀,两位公子但说无妨。”

 李逸赶忙接过话头,将《清明上河图》中出现的异像大致描述了一番,尤其是着重说了汴河在图中泛起奇怪涟漪的情况。老船夫听着听着,手中修补渔网的动作渐渐停了下来,脸上露出了凝重的神色。

 “哎呀,两位公子,你们说的这事儿,倒是让我想起了祖辈传下来的一个老故事。”老船夫缓缓开口道,“传说这汴河底下呀,藏着一座古老的宫殿,那宫殿乃是前朝某位神秘术士所建,说是汇聚了天地间的灵气,能掌控这一方的运势呢。可后来呀,不知发生了什么变故,那宫殿被封印在了河底,据说每逢月圆之夜,河底就会传出隐隐的声响,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挣扎,想要冲破那封印。”

 张择端和李逸对视一眼,心中皆是一惊,难道这《清明上河图》上的异像和那河底的神秘宫殿有关?

 “老丈,那可有什么办法知晓这宫殿的具体情况,或者如何去确认它是否真与眼下这异事有关呢?”张择端急切地问道。

 老船夫挠了挠头,想了一会儿说道:“我听闻呀,在汴河上游的山谷里,有一座废弃的道观,那道观里曾经住着一位道长,对这汴河的隐秘知晓颇多,你们不妨去那儿找找线索。”

 谢过老船夫后,两人沿着汴河岸边,朝着上游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们看到河岸边有着不少孩童在嬉戏玩耍,妇女们在河边洗衣洗菜,一切都是那么的祥和,可一想到那图中的异像以及老船夫讲的故事,他们的心头就如同压着一块巨石。

 走了大半天,终于看到了那座废弃的道观。道观的大门早已破败不堪,门上的朱漆剥落,露出了腐朽的木头,院子里杂草丛生,几间屋子的屋顶也有不少破洞,透着一种荒凉的气息。

 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道观,在主殿里四处查看,墙壁上的壁画斑驳陆离,有的地方只能看出个大概轮廓了。李逸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本残破的古籍,纸张已经泛黄发脆,他轻轻翻开,上面的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但还是能勉强辨认出一些内容。

 “择端,你快来看看,这上面好像提到了那河底宫殿,说是需要用特殊的法器才能探查到它的所在,而且还得在特定的时辰,用一种特殊的阵法开启感知的通道呢。”李逸兴奋地说道。

 张择端凑过去,和李逸一起研究那古籍上的记载,可那上面关于法器和阵法的描述实在晦涩难懂,两人一时陷入了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