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 集:传承与希望(第2页)
他也详细地记录着那神秘画卷出现后引发的一系列故事,从城中店铺莫名关门,到追寻线索过程中听闻的各种传言,再到发现吴道子创作它的缘由,每一个环节,他都力求写得详尽。
而对于《清明上河图》所蕴含的情感,他更是毫不吝啬笔墨。他写道:“《清明上河图》,它绝非只是一幅简单展现汴京繁华景象的画作啊。它是我对那和平岁月的歌颂,对繁荣生活的向往。每一笔每一划,都是我对这片土地、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百姓的热爱。当我绘制那热闹的虹桥,桥上人来人往,有挑担的小贩、骑马的官人、嬉笑的孩童,我仿佛看到了汴京的生机在这画卷上流淌。而如今,汴京已陷,可这画卷却依旧能让我想起曾经的美好,它是我心中那盏永不熄灭的希望之灯,哪怕身处黑暗,只要看着它,就能想起我们曾拥有过的安宁与富足。”
关于那神秘画卷,他也阐述着自己的思考:“那神秘画卷,虽初看时令人心生惧意,满是诡异之感。可细细探究,其中或许藏着先辈们对未来的深切关照。那些我们还未能解读透彻的符号、图案,说不定正等待着后世有识之士去揭开它们的面纱,从中获取指引我们前行的智慧,让我们不再重蹈覆辙,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就这样,寒来暑往,春去秋来,张择端日复一日地书写着,桌上的纸张越堆越高,那本名为《清明上河图史记》的书籍也渐渐有了雏形。他的手因为长时间握笔,磨出了厚厚的茧子,眼睛也因为过度劳累变得越发模糊,可他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
终于,在数年之后,这部凝聚着张择端心血的《清明上河图史记》完稿了。他看着那厚厚的一沓书稿,眼中满是欣慰与感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使命有了一个交代。
在书籍的最后,张择端怀着无比真挚的情感写道:“《清明上河图》是我一生的心血,它见证了汴京的繁华与衰落,也承载了我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眷恋。我曾目睹它在太平盛世时带给人们的欢乐与自豪,也见证了它在战乱中成为我心中坚守的寄托。我希望后人能够珍惜这幅画作,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愿后人看到这画卷,能知晓曾经我们的先辈们创造过如此辉煌的文明,也能明白和平的来之不易,用自己的双手去守护这份美好,去续写我们民族的壮丽篇章。”
写完这些,张择端小心翼翼地将书稿整理好,妥善保存起来。他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可只要这本书能够流传下去,就总有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