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案中案(第3页)
施世伦走近老道,见他低头扫地,毫无反应。正要转身,忽见老道手腕上有一道新鲜的伤痕,似是绳索勒伤。
"拿下他!"施世伦突然喝道。
老道大惊,转身欲逃,被施忠一把按住。经审问,老道终于招供:昨夜确有两颗人头被挂在庵门上,老尼姑怕惹祸上身,命他将人头丢弃。他将人头装入麻袋,本想抛入河中,却因害怕,随手扔进了附近一家广货店的后院。
广货店店主王昌是个四十多岁的精瘦男子,当衙役上门搜查时,他脸色大变,却强作镇定。
"大人明鉴,小店经营正经生意,哪会有什么人头..."
施忠带人在后院搜查,很快在一堆杂物下找到一个沾血的麻袋,里面赫然是两颗已经腐烂的人头,正是胡翰林夫妇!
王昌见状,瘫软在地。更令人震惊的是,在后院井中,还打捞出一具男尸,是店中伙计王公弼。
"这...这是他自己失足落井的!"王昌慌忙辩解。
施世伦冷笑:"王公弼颈上有勒痕,分明是被害致死。你为掩盖人头之事,不惜杀人灭口,罪加一等!"
至此,案情已明:九黄和尚与七珠尼姑私通,被胡夫人发现并告知胡翰林。九黄怒而杀人,将头颅悬挂地藏庵示威。老尼姑怕事,命老道丢弃人头。老道将人头抛入广货店后院,店主王昌发现后,为自保竟杀害知情的店伙王公弼。
然而主犯九黄和尚仍在逃,且据七珠供述,九黄与一伙江洋大盗有勾结,那些人就藏在观音寺内。
回到县衙,施世伦沉思良久,忽然拍案而起:"有了!"
施忠忙问:"大人有何妙计?"
施世伦笑道:"本官要在县衙办一场'念经办会',请全城僧尼来行香游街,设施食台开法会,邀军民百姓都来看会。那九黄自恃武功高强,又好出风头,必会前来。届时..."
三日后,江都县衙前张灯结彩,搭起高大法台。全城僧尼列队而来,百姓围观如堵。果然,九黄和尚混在观音寺僧人中昂然而至,他身高八尺,浓眉大眼,太阳穴高高鼓起,一看就是内外兼修的高手。
法会开始,众僧诵经,九黄端坐前排,不时偷眼四望。午时,县衙设斋宴招待众僧,九黄与十余名形迹可疑的"僧人"同坐一桌,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九黄已有醉意,正与同伙吹嘘自己杀人如麻的"壮举",忽听"咣当"一声,楼门被人从外倒扣上锁。
"不好!"九黄跳起,却见四周窗户同时落下铁栅。
施世伦的声音从楼下传来:"九黄凶僧,尔等已被包围,速速束手就擒!"
九黄怒吼一声,运起轻功欲破窗而出,谁知窗外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数十名弓弩手瞄准窗口。与此同时,施忠带精锐衙役破门而入,与群盗展开激烈搏斗。
九黄武艺高强,连伤数名衙役,眼看就要突围。千钧一发之际,施忠从腰间解下一物掷出——正是施世伦特制的铁链网,将九黄团团缠住。众衙役一拥而上,终于将这恶贯满盈的凶僧制服。
经审问,与九黄同桌的"僧人"果然是横行江南的十二大盗,他们以观音寺为窝点,犯下无数劫杀大案。七珠尼姑则是他们的眼线,专门物色有钱香客作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