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竹炉、算盘
一声鸡鸣响彻整个青山村,裹成一团的陈及冠睡眼惺忪,瞧了瞧,屋里黑漆漆的,不见一丝光亮,又看看外面的天色,隐约有一抹不清晰的光线。
“嘶~”
掀开被窝,冷空气哄抢着挤进来,让他打了个激灵,睡意瞬间消散一空。
还好阿姐送了一件兔皮马甲过来,不然真没法面对这寒冷天气。
快速穿好衣袍,将套着布袜子的双脚插进千层布鞋,搓搓手,找出兔皮毡帽戴上,连额头也给遮住,这才缓了过来。
现在的模样虽然看着有些滑稽,但总比受冻来的舒坦。
拿着洗漱用的木盆推开木门,冷气更重。
因为寒潮缘故,让日本该翻起鱼肚白的时辰,天却还未亮,世界仿佛被一块巨大的深蓝色幕布轻轻笼罩。
夜色仍未退去,远处的山峦在暗沉中只留下模糊的轮廓,像是一群静卧的巨兽。
树木在寒风中静静伫立,光秃秃的枝桠在夜色里显得格外苍劲,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
没有下雨,天空中,厚厚的云层遮住了星月的光辉,只透出一丝若有若无的光亮,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
空气寒冷而湿润,带着南方特有的水汽,轻轻吸入鼻腔,能感受到丝丝凉意顺着呼吸道蔓延。
这应该是初春最后一场寒潮,待这场寒潮过去,便会春暖花开,大地将会重新恢复生机,庄稼汉也会开始春播。
陈及冠拿着木盆,来到灶房,王婶儿显然也是才到不久,正在灶洞前生火。
见了他,歉意一笑,“冠哥儿,今日起迟了些,水并未温好,你且等待片刻。”
陈及冠理解点头,“王婶儿辛苦,如此寒冷天气,却还要照顾我等。”
王婶儿不在乎摆摆手,“这算啥辛苦,比在天地滚爬要轻松许多。”
没有温水,陈及冠干脆打了一盆冷水,快速洗漱完毕,回到屋里开始站桩。
不一会儿,身体变得热乎乎的。
大半个小时站桩完毕,陈及冠收起桩架,找出一个竹编炭炉和碗筷朝灶房走去。
竹编炭炉是阿姐准备的,竹炉上圆下方,外面编竹,内里填土,内胆为铜栅,十分精巧?。
竹炉在古代十分流行,广受文人士子喜爱。
古代诗人杜甫在《观李固请司马弟山水图·其一》中写道:易简高人意,匡牀竹火炉。”
这里的火炉,便是竹编炭炉,不仅携带方便,而且简单实用,保暖效果很好。
甚至这些文人学子还开发出了竹炉的许多用法,比如杜耒的《寒夜》写道:“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竹炉不仅可以用来取暖,更是被用来围炉煮茶,频繁出现在诗中,成为了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
陈及冠拿着竹编烤炉来到灶房,向王婶儿借了一下火种放在里面,随后撒了一些木炭进去。
木炭自然也是阿姐准备的,阿姐真的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想必哪怕娘亲在世,也不会想的如此周全。
喝了一碗米粥,又吃了一个白鸡蛋,虽然没吃饱,但肚子好歹有些热食,更不觉得寒冷。
陈及冠拎着竹炉,背上书箱来到学堂。
或许是天寒的原因,学堂里面空无一人,他是来的最早的一个。
也不在意,盘膝坐在支踵上,拿出《中庸》,细细研读。
直到外面天色彻底大亮,其余四名学子才姗姗来迟。
秦峰和郭和还是和往常一般,穿着寒酸的麻布长袍,看起来不伦不类,裸露出来的手冻的青紫,牙关更是一直颤抖,拱手行礼的姿势都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