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口问(第3页)

 相声:《灵枢·口问》趣谈(下篇)

 角色:

 1. 小岳:将《口问》知识讲透,结合生活,幽默风趣。

 2. 老孙:互动积极,引导小岳完整分享知识。

 开场

 小岳:(蹦跳上台)观众朋友们!最后一场,精彩继续!我,小岳!

 老孙:(笑着上台)哟,都下篇了,今天肯定还有不少新知识。

 小岳:(自信满满)那当然!老孙,接着前面的,咱们继续深挖《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上次讲到黄帝和岐伯探讨了打哈欠、打嗝、抽泣的原因,这次黄帝又有新问题啦!“黄帝曰:人之振寒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寒气客于皮肤,阴气盛,阳气虚,故为振寒寒栗,补诸阳。”

 老孙:(疑惑)这说的是身体发冷颤抖,对吧?快讲讲具体原因。

 小岳:(认真解释)没错!黄帝问岐伯,人为什么会发冷颤抖。岐伯说,是因为寒气侵入皮肤,导致阴气过盛,阳气虚弱,所以人就会发冷颤抖。在治疗的时候,要补足人体各个阳经的阳气。比如说,可以通过艾灸关元、足三里等穴位,来补充阳气,赶走寒气。

 老孙:(点头)原来如此。还有其他关于身体不适的解释吗?

 小岳:有!“黄帝曰:人之噫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寒气客于胃,厥逆从下上散,复出于胃,故为噫。补足太阴阳明。一曰补眉本也。”

 老孙:(追问)“噫”又是什么意思?

 小岳:“噫”就是嗳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饱嗝,不过和前面讲的打嗝不太一样。岐伯说,寒气侵入胃后,胃气上逆,从下往上扩散,又从胃里出来,就导致嗳气。治疗的时候,可以补足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气血。还有一种说法,是按摩眉本,也就是攒竹穴。

 老孙:(感叹)中医对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都研究得这么透彻。

 小岳:那可不!《口问》里还提到,“黄帝曰:人之哀而泣涕出者,何气使然?岐伯曰: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口鼻者,气之门户也。故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摇则宗脉感,宗脉感则液道开,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老孙:(惊讶)这是在说人悲伤哭泣流鼻涕的原因吧?快详细讲讲。

 小岳:(耐心讲解)黄帝问岐伯,人为什么在悲哀的时候会哭泣流鼻涕。岐伯解释说,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眼睛是众多经脉汇聚的地方,也是人体排泄液体的通道之一。口鼻是气体进出的门户。当人感到悲哀愁忧时,心就会受到触动,心一动,五脏六腑都会跟着动摇。五脏六腑动摇,就会影响到汇聚在眼睛的经脉,经脉受到影响,液体排泄通道就会打开,于是眼泪和鼻涕就流出来了。

 老孙:(若有所思)听你这么一讲,中医对人体的认识,从生理到心理,都联系得这么紧密。

 小岳:没错!中医一直强调身心一体。咱们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治病,还能更好地照顾自己的身体和情绪。老孙,通过这三篇,你对《口问》是不是有全面的认识了?

 老孙:(拱手)确实!感谢你让我领略到中医经典的魅力。

 小岳:(笑着面向观众)好啦,关于《灵枢·口问》的分享就到这儿。希望大家都能爱上中医,收获健康!咱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