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口问(第2页)

 相声:《灵枢·口问》趣谈(中篇)

 角色:

 1. 小岳:延续对《口问》知识的分享,妙语连珠,善于举例。

 2. 老孙:配合小岳互动,提出疑问,推动话题深入。

 开场

 小岳:(精神抖擞上台,热情打招呼)观众朋友们!咱们又见面啦!我还是小岳!

 老孙:(笑着跟上)哟,又来分享你的中医知识啦!

 小岳:(自信满满)没错!老孙,接着上篇,今天继续讲《黄帝内经·灵枢·口问》。你还记得上篇讲到哪儿了吗?

 老孙:(假装思考)好像讲到岐伯分析疾病产生的原因了。

 小岳:(拍手叫好)对啦!记性不错。这篇里黄帝和岐伯接着探讨,“黄帝曰:人之欠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者主上,阴者主下;故阴气积于下,阳气未尽,阳引而上,阴引而下,阴阳相引,故数欠。”老孙,你知道这说的是啥吗?

 老孙:(摇摇头)我哪知道,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讲讲。

 小岳:(认真解释)黄帝问岐伯,人打哈欠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岐伯就回答说,卫气白天在人体的阳分运行,到了半夜就进入阴分。阴主夜间,人在夜间就会躺下休息。阳主上部,阴主下部。当人要入睡时,阴气积聚在下部,而阳气还没有完全进入阴分,阳气往上牵引,阴气往下牵引,阴阳相互牵引,就导致人频繁打哈欠。

 老孙:(惊讶)哇,原来打哈欠在中医里还有这么深的学问。那还有其他有趣的解释吗?

 小岳:当然有!“黄帝曰:人之哕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谷入于胃,胃气上注于肺。今有故寒气与新谷气,俱还入于胃,新故相乱,真邪相攻,气并相逆,复出于胃,故为哕。”

 老孙:(皱着眉)这又是在说啥?

 小岳:(耐心讲解)黄帝又问,人打嗝是什么原因。岐伯解释说,食物进入胃后,胃气向上注入肺。如果胃里本来就有寒气,再加上新吃进去食物的气,新旧之气在胃里相互干扰,正气和邪气相互斗争,气就会上逆,从胃里冲出来,于是就打嗝了。

 老孙:(感叹)没想到中医对打嗝的解释这么清晰。那有什么办法能止住打嗝呢?

 小岳:岐伯虽然没在这儿直接说止嗝方法,但按照中医思路,调理脾胃,驱散胃里的寒气,让气顺了,打嗝自然就止住了。比如说,可以喝点生姜红糖水,暖暖胃,帮助驱散寒气。

 老孙:(好奇追问)除了打哈欠、打嗝,还有其他日常现象的解释吗?

 小岳:有啊!“黄帝曰:人之唏者,何气使然?岐伯答曰:此阴气盛而阳气虚,阴气疾而阳气徐,阴气盛而阳气绝,故为唏。补足太阳,泻足少阴。”

 老孙:(连忙打断)等等,“唏”是什么意思?

 小岳:“唏”就是抽泣、唏嘘的意思。黄帝问岐伯,人为什么会抽泣。岐伯说,这是因为阴气太盛,阳气虚弱,阴气运行快,阳气运行慢,阴气过盛导致阳气衰竭,所以人会抽泣。治疗的时候,要补足太阳经的阳气,泻去足少阴经的阴气。

 老孙:(惊叹)中医连这种情绪表现都能从理论上解释,还给出治疗方法,太厉害了!

 小岳:(点头)没错!中医就是这么博大精深。老孙,今天又长见识了吧!

 老孙:(拱手)确实,听你讲得头头是道,收获颇丰。

 小岳:(笑着面向观众)好啦,中篇就讲到这儿。下篇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咱们一会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