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本输

趣说“本输”(一)

 小岳:嘿!亲爱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啊!今天我跟老孙又给大伙来啦!

 老孙:对喽!希望能逗各位乐一乐!让大伙轻轻松松,笑声不断!

 小岳:老孙啊,我最近没闲着,一直在研究中医典籍,发现这里面的学问啊,就跟那无底洞似的,深不见底!

 老孙:哟呵!就你还研究中医典籍呢?什么典籍啊?不会是拿错书了吧!

 小岳:瞧你这话说的!我研究的是《灵枢经》里的“本输”篇,这里头的门道可多着呢!

 老孙:好家伙!一听就够专业的。就你这水平,能看懂吗?别研究半天,越看越迷糊!

 小岳:刚开始确实脑袋嗡嗡的,跟看外星文似的。但你还别说,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就跟发现新大陆似的!

 老孙:怎么个有意思法?快给大伙唠唠,别卖关子了!

 小岳:这“本输”啊,讲的是人体经脉气血运行的部位,还有那些俞穴。简单来讲,就好比咱们身体里的交通路线图。

 老孙:哎呀,太专业了!我这脑袋瓜子都快转不过来了。你能不能说得通俗易懂点,别整那些专业术语!

 小岳:打个比方,咱们的身体就像一座超级大的城市,经脉呢,就是城市里的大街小巷,俞穴就像是道路上的交通枢纽,车辆在这儿交汇、分流。这下好理解了吧!

 老孙:嘿!这么一说,还真形象!就跟咱们上下班堵车的路口似的。那这交通枢纽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小岳:这可大有讲究!《灵枢·本输》开篇就讲,“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输之所留,六府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岐伯稽首再拜对曰:请言其道。”

 老孙:好家伙!这一大串文言文,跟绕口令似的。你赶紧给翻译翻译,不然大伙都听懵了!

 小岳:黄帝问岐伯,针刺治病的方法,得搞清楚十二经脉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络脉在哪里分支,五输穴气血停留的地方,六腑和经脉在哪些地方会合,人体和四季的关系,穴位的宽窄、深浅,上下的位置。岐伯就恭恭敬敬地回答,愿意讲讲这里面的门道。

 老孙:这一问一答,学问还真不小!那五输穴又是什么东西呢?听起来就挺神秘的!

 小岳:五输穴啊,分别是井、荥、输、经、合。就好比一条大河,从源头开始,先是小水洼,然后变成小溪,接着是小河,再成大河,最后汇入大海。

 老孙:嘿!这比喻太绝了!那井穴在身体的哪个位置呢?不会在脚底打井吧!

 小岳:瞧你这脑洞!井穴大多在手指或脚趾的末端,就像河流的源头。比如说,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叫少商穴,就在大拇指外侧指甲角旁0.1寸的地方,跟芝麻粒儿似的小位置,作用可大了去了!

 老孙:这位置够偏的!能有啥作用啊?不会是摆设吧!

 小岳:作用大着呢!要是你感冒咳嗽,嗓子疼得像刀割似的,按按少商穴,说不定能缓解不少。

 老孙:真的啊?不会是你瞎编的吧!那怎么按呢?用锤子敲啊?

 小岳:瞧你这傻样!用指甲使劲掐就行。不过可悠着点,别太用力,把皮掐破了,到时候疼得你哇哇叫!

 老孙:嘿!我还以为得找专业的老中医呢!就这么简单?你可别忽悠我!

 小岳:就这么简单!这中医讲究的就是简便廉验,花小钱办大事!

 老孙:那其他井穴也有类似的作用吗?不会是巧合吧!

 小岳:差不多。比如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商阳穴,刺激它能改善便秘。以后你要是拉不出来,就试试!

 老孙:哟!这可太实用了。我有时候就被便秘折磨得够呛,回去得好好试试。

 小岳:你可先别着急。刺激穴位得讲究方法,要是方法不对,就像开车走错路,可能适得其反!

 老孙:哟!还有这讲究?快给我讲讲,别藏着掖着!

 小岳:首先,得找准穴位。这穴位就像射击的靶心,找不准,全白搭。其次,力度要适中,太轻没效果,就跟挠痒痒似的;太重受不了,疼得你直蹦跶。最后,时间也有讲究,一般每个穴位按3 - 5分钟就行。

 老孙:嘿!没想到按个穴位还有这么多门道。我还以为随便按按就行呢!

 小岳:那可不!这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那都是宝贝!就说这五输穴,不仅能治病,还能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

 老孙:怎么反映啊?难道穴位会说话,跟你告状?

 小岳:你这想象力太丰富了!比如你按某个穴位的时候,感觉特别疼,那就说明对应的脏腑可能有问题。

 老孙:这么神奇?不会是心理作用吧!

 小岳:当然不是!这就跟汽车仪表盘上的指示灯一样,哪个亮了,就说明哪个地方出故障了。

 老孙:嘿!这比喻太贴切了。那要是按所有穴位都不疼,是不是就说明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

 小岳:也不一定。有些疾病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穴位反应也不明显。所以,定期体检还是很有必要的,可别偷懒!

 老孙:没错,防患于未然嘛。你接着讲,荥穴又在哪呢?不会也在脚趾头缝里吧!

 小岳:荥穴大多在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就像河流刚形成的小水洼。以足厥阴肝经为例,它的荥穴叫行间穴,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