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调经论(第3页)

 2. 老孙:中医知识小白,负责捧哏接话,偶尔犯迷糊。

 小岳:(满脸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亲呐!我是小岳,旁边这位是老孙。

 老孙:(笑着拱手)诶,是我,今儿个又和大伙见面喽!

 小岳:(兴奋地)咱今儿接着唠中医经典里超有学问的《调经论篇》。之前讲了不少,今天再深挖点有趣的。老孙,你知道中医里老说的虚实是啥不?

 老孙:(挠挠头)不太清楚,就知道虚了要补,实了咋整呢?

 小岳:(来了精神)这虚实学问可大啦!《调经论篇》里讲,“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简单说,身体里邪气多,那就是实症;正气、精气不够了,就是虚症。比如说,有的人上火,牙龈肿痛、嗓子疼,这可能就是实症;要是有人老是没精神、浑身没劲,那可能就是虚症。

 老孙:(瞪大眼)这么一听,好像有点懂了,那这跟筋、脉、血、骨、分肉有啥关系呢?

 小岳:关系可大了去了!先说说筋,“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令人善怒;虚则目(盳盳)无所见,耳无所闻,善恐,如人将捕之。”肝和筋关系密切,肝有问题,反映在筋上,实的时候两胁下疼还爱发怒;虚的时候眼睛看不清楚,耳朵听不见,还老害怕。

 老孙:(惊讶)好家伙,肝和筋联系这么紧密,那脉呢?

 小岳:脉啊,“心脉急甚者,为瘈疭;微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心主血脉,心脉的虚实能从病症看出来,脉急得厉害会抽风;缓得厉害又会狂笑。

 老孙:(咋舌)这脉的学问也不简单呐,那血呢,之前不是提过一点血的虚实?

 小岳:没错,再深入讲讲。“血实者,宜决之;血虚者,宜补之。”血实的时候,比如淤血堵住了,得想办法把它通开;血虚呢,就像咱常说的贫血,得补血。像脸色苍白、头晕眼花,可能就是血虚。

 老孙:(点头)明白了些,那骨头呢,骨头也分虚实?

 小岳:当然啦!“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肾主骨,肾有问题,反映在骨头上,实的时候肚子大、腿肿、咳嗽、身体重;虚的时候胸口、大小腹都疼,还不开心。

 老孙:(感叹)原来骨头的问题和肾关系这么大。那最后这分肉是啥呀?

 小岳:分肉简单说就是肌肉。“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脾主肌肉,脾有问题,肌肉也受影响,实的时候身体重、老饿、肌肉没力气;虚的时候肚子胀、肠鸣、拉肚子。

 老孙:(连连称奇)这筋、脉、血、骨、分肉和虚实联系这么紧密,那怎么治呢,用刺法吗?

 小岳:(摇头晃脑)太对啦!《调经论篇》里讲刺法可讲究了。“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刺的时候,得先关注病人的精神状态。比如病在筋,“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用烧红的针快速刺,以有感觉为度,痛点就是进针的地方。

 老孙:(惊讶)这刺法还挺特别,那脉呢,刺脉咋弄?

 小岳:脉的刺法要看情况,像血脉有淤血,那就得刺出血,把淤血放出来。“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

 老孙:(好奇)那血、骨、分肉呢,刺法都不一样吧?

 小岳:那是肯定的!血要是实,刺血络放血;虚呢,就不能乱刺血。骨头有问题,刺法要深,因为骨头在里面嘛。分肉的话,根据虚实,浅刺或者深刺,调整肌肉的气血。

 老孙:(感慨)今天这一听,我对中医刺法和这些身体部位的联系,算是开了窍了。

 小岳:(拱手)希望大伙听了咱这相声,也能对中医多些了解,懂得照顾自己身体。

 老孙:(拱手)对,都健健康康,百病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