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调经论

趣说《调经论篇》上篇

 角色:

 1. 小岳:对中医经典很有研究,讲话幽默风趣,爱用俏皮话。

 2. 老孙:中医知识小白,负责捧哏接话,偶尔犯迷糊。

 小岳:(满脸笑容,上台拱手)嘿,各位亲呐!我是小岳,旁边这位是老孙。

 老孙:(笑着拱手)诶,是我,今儿个又和大伙见面喽!

 小岳:(兴奋地)咱今儿聊点厉害的,中医经典里的《调经论篇》,那学问可大了去了!

 老孙:(挠挠头)嚯,一听就头大,我可得跟着您好好学学。

 小岳:(清嗓子,模仿古人腔调)话说啊,黄帝问曰:“余闻《刺法》言,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何谓有余?何谓不足?” 您听听,黄帝老爷子一上来就问,啥叫有余,啥叫不足呢?

 老孙:(瞪大眼)是啊,我也正纳闷呢,这到底咋回事儿啊?

 小岳:(得意地)岐伯对曰:“有余有五,不足亦有五,帝欲何问?” 嘿,您瞧岐伯这回答,意思是有余和不足各有五种情况,问黄帝想问哪方面。

 老孙:(撇撇嘴)这岐伯还卖上关子了,直接说不就完了。

 小岳:(模仿黄帝的语气)黄帝接着就说:“愿尽闻之。” 就是想全听明白。

 老孙:(连忙点头)我也想全听明白,这可关系到咱的身体健康呐!

 小岳:(认真地)岐伯就开始细细讲了:“岐伯曰:神有余有不足,气有余有不足,血有余有不足,形有余有不足,志有余有不足。凡此十者,其气不等也。” 意思就是神、气、血、形、志,都分有余和不足,它们各自的气不一样。

 老孙:(皱着眉)好家伙,一下子这么多,我脑子都乱了。

 小岳:(拍拍老孙)别乱,咱一个一个来。“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 您看,神要是多了,这人就笑个不停;神要是不够,就容易悲伤。

 老孙:(眼睛一亮)嘿,还真是,我有时候莫名开心,有时候又难过,难不成跟神有关系?

 小岳:(一本正经)那可不!“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 气要是多了,就喘、咳嗽、上气不接下气;气不足呢,呼吸顺畅但没力气。

 老孙:(边听边点头)嗯嗯,有点懂了,那血呢?

 小岳:(来了精神)“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血要是多了,这人脾气就大;血要是不够,就胆小害怕。

 老孙:(惊讶地)哇,原来血对情绪还有这影响,真没想到。

 小岳:(继续说道)“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不足则四肢不用。” 身形要是多了,肚子就胀,大小便还不通畅;身形不足,四肢就没力气,不听使唤。

 老孙:(拍拍肚子)哎呀,我有时候肚子胀,难不成是身形有余?

 小岳:(笑着打趣)您可拉倒吧,别瞎想。“志有余则腹胀飧泄,不足则厥。” 志要是多了,肚子胀还拉肚子;志不足,四肢就发冷。

 老孙:(挠挠头)这志是啥呀?怎么还影响肚子和四肢了。

 小岳:(耐心解释)志简单说就是志向、意志,和身体也有联系呢。

 老孙:(连忙问)那怎么调节呢?总不能就这么难受着吧。

 小岳:(模仿黄帝的语气)黄帝也问了,“帝曰:余已知之矣,何以调之?” 就是问怎么调节。

 老孙:(着急地)快说说,岐伯咋回答的。

 小岳:(摇头晃脑)岐伯曰:“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 意思是神有余就刺小络出血,但别太深;神不足就找虚络,按摩、针刺让它通,别出血也别泄气。

 老孙:(瞪大眼睛)这也太讲究了,我都听晕了。

 小岳:(笑着安慰)别急,慢慢听。气的调节也有说法。“气有余,则泻其经隧,无伤其经,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不足,则补其经隧,无出其气。” 气有余泻经隧,别伤经、别出血泄气;气不足就补经隧,别泄气。

 老孙:(无奈地)这中医的门道可真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