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平人气象论(第3页)

 老孙(瞪大了眼睛,感慨道):这秋天的脉象也这么复杂,那冬天呢?

 小岳:冬天同样有门道。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冬天正常脉象是微带“石”脉,且有胃气。“石”脉多,胃气少,肾脏可能有毛病。要是只有“石”脉,没胃气,那情况不妙。要是脉象里有“石”脉,还带着夏天“钩”脉的感觉,那夏天可能生病。“钩”脉要是太突出,当下就可能发病。肾在人体下焦,藏着骨髓之气。

 老孙(长叹一口气):这四季的脉象和胃气,听得我眼花缭乱,不过确实太神奇了。

 第四幕:讲解原文“病脉与诊断”

 小岳:还有呢,您再听听这个。欲知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寸口脉中手长者,曰足胫痛。寸口脉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病。

 老孙(惊讶地张大嘴巴):这通过寸口脉还能知道身体哪儿疼啊?这也太神了吧,这寸口脉是装了个定位系统吗?

 小岳:没错!这寸口脉啊,就是咱们手腕这儿的脉搏。如果寸口脉应指而短,那可能就会头痛;要是应指而长,可能脚脖子就疼;要是应指短促迫疾,有上无下,那肩膀后背可能就有毛病。您看,这脉象就像身体的“小秘书”,偷偷汇报身体的状况。

 老孙(好奇,伸出自己的手腕):真有这么神奇?那这脉沉脉浮又代表啥呢?这沉和浮,我就搞不明白。

 小岳:寸口脉沉而坚者,曰病在中。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老孙(若有所思,点点头):哦,脉沉病在里面,脉浮病在外面,是这意思吧?这还挺好记的。

 小岳:对喽,您学得还挺快。还有啊,寸口脉沉而弱,曰寒热及疝瘕少腹痛。寸口脉沉而横,曰胁下有积,腹中有横积痛。

 老孙(笑着说,模仿把脉的样子):你这一说,感觉这寸口脉就像个身体探测器一样,啥毛病都能给探出来。

 小岳:哈哈,差不多这意思。还有好多呢,脉盛滑坚者,曰病在外,脉小实而坚者,病在内。脉小弱以涩,谓之久病。脉滑浮而疾者,谓之新病。

 老孙(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新病久病也能从脉象看出来啊?这中医太牛了,这脉象简直就是个“时间机器”,能看出病的新旧。

 小岳:那当然啦!您看,脉小弱而且涩滞,那就是病得时间长了,像那老房子,风吹雨打,到处是毛病;要是脉滑浮又急速,那就是刚得的病,像刚起的小火苗,还没烧起来。咱老祖宗这看病的方法,厉害吧!

 老孙:厉害厉害,我算是服了。感觉这中医的脉象,比我解数学题还复杂,但是又特别有意思。

 第五幕:互动调侃与结尾

 老孙:小岳啊,你这研究得还真透彻。你是不是偷偷拜了哪个老中医为师,学了这一身本领?

 小岳:那必须的,不过这《平人气象论》里的学问,我也就是学了个皮毛。这经典就像大海,我才舀了一瓢水。

 老孙:就这皮毛,都够我们学半天的了。我感觉我这脑子都快被这些知识撑爆了。

 小岳:所以说啊,咱老祖宗留下的这些经典,那可都是宝贝。咱们得多学习学习,说不定以后自己有点小毛病,通过这脉象还能知道个大概呢。到时候,咱也能给自己当半个医生。

 老孙:哈哈,你这想法还挺妙。行,今天听你这么一讲,还真长知识了。感觉自己都快成半个中医专家了。

 小岳:(拱手,脸上洋溢着笑容)得嘞,今天跟大伙分享了这《平人气象论》的一点小知识,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乐趣,也让大家感受感受咱中医文化的魅力。谢谢大家,咱们下次再见!

 (两人鞠躬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