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这是一场人为的浩劫
“大汉有这样的政策真好啊。”
“我们也有类似乡老之政。”李明捋了捋胡须,欣慰地点了点头。
---
孙虎,在江东有着‘雄主’之称,但此刻也成了棋盘上的一颗关键之子。
新朝的治理政策,已经不只是减轻民众负担,而是增加了更多福祉措施。例如从五十或六十岁开始就给老年人提供相应福利,这类似于后代的养老服务制度;伤残册和英雄册给予士兵及其家属应有的尊重和支持,在战场上不放弃任何一位勇士成为了新政的基础之一。
要实施庞大的福利支出需要巨大的财政收入支持,因此运河通畅不可或缺。为此刘牧亲自前往徐州进行整顿工作,甚至摧毁了一些阻碍的地方势力。
夏末时节,陈县弥漫着大豆的香气。
三天后刘牧回来主持了一次重要会议。“主公。”一位谋士递交了有关农耕发展的文件,“如今屯田木棉已种满,是否应由中央推广至各州郡?”刘牧答道:“可以考虑大规模普及木棉,这既有利于保暖过冬,也能促进纺织工坊的发展,请和商户协商具体收购价格。”
接下来的商议涉及到了孙文台这位在长安的重要人物。
几位官员提出将其调离以稳固局势。但也有人主张慎重行事,认为随意变动可能引起士族不满,削弱统治根基。对此大家展开了热烈讨论。
“我们面临的真正威胁并不是某个区域的力量汇聚,而是四周虎视眈眈的势力。”一位谋士提醒大家警惕周围的潜在敌人。最终决定不动声色让事情按其自身发展。
对于教育改革方面,蔡教授领受了简化数学符号任务。“数字符号将在教育系统推行。”接着刘牧转向另一位负责人安排技术研究工作。随后又指示重新调整武备计划,特别是骑兵装甲配备以及粮食囤积等问题。
最后刘牧总结:“诸位都是国家未来的脊梁,面对未知挑战,我们必须准备充分。”
整个会场气氛严肃紧张,大家深刻理解到即将到来的是怎样一场战争前奏——不仅是军事上的对抗,更是国力和战略眼光的较量。为了迎接这一切挑战,每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大意。
###
“许多贤士想必已经猜到。”
“圣上若想安定洛阳,平息战乱,早已血洗这片土地。”
“皇上曾说过,大汉一箭既出,绝不回头。现在政令既下,凡是要离开陈国的人,我定不会挽留。大汉的门户始终向所有人敞开。”
刘禹缓缓站起身来,目光扫视着在场的大臣。
### 郡望世家的警示
会议结束后,大厅陷入片刻的静默。
文武官员面面相觑,虽无言,但不少将领眼中闪烁着兴奋。他们不在乎敌手是谁,只要战争仍在,就还有封侯的机会,尤其是那些从未出动的军队,包括建武军和远在徐州的神武营。
“这是一场人为的浩劫。”
“连天子也无法阻止。”
“更不用说,骠骑将军即便消灭数十万敌人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