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建国谋发展(第2页)
岳飞听后,低头陷入了沉思。他细细品味着李炎所说的每一句话,觉得所言确实不无道理。然而,蒙古人向来反复无常,背信弃义之事时有发生,他心中仍然有些担忧蒙古日后会突然生变。于是,他拱手向李炎说道:“李公子深谋远虑,令我由衷佩服。只是蒙古人狡诈多变,反复无常,实在是不得不防啊。”李炎走上前,轻轻拍了拍岳飞的肩膀,自信满满地说道:“岳元帅放心,我已有周全的计划,定不会让蒙古轻易得逞,做出对我们不利的事情。”
不久之后,李炎做出了一个足以震惊天下的重大决定:正式宣告成立华夏龙国。这一决定犹如一颗威力巨大的重磅炸弹,在朝野内外掀起了惊涛骇浪般的轩然大波。朝堂之上,官员们分成了截然不同的两派,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的官员认为这是国家走向新生的绝佳契机,是一次大胆而勇敢的尝试;而有的官员则痛心疾首,觉得祖宗之法不可废,这种变革是离经叛道,会让国家陷入混乱无序的深渊。民间百姓们也议论纷纷,街头巷尾都在谈论着这个惊天动地的消息。有人拍手称快,全力支持李炎的决定,认为这能为无数有识之士提供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也有人强烈反对,对未来充满了担忧和迷茫。
但李炎态度坚决,他深知只有破旧立新,打破旧制度的重重枷锁,才能让国家摆脱多年来积累的积弊,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他力排众议,大胆采取了总统候选制度,意图通过这种全新的、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出最有能力、最具担当的人来领导国家。李炎向天下郑重昭告:“从今往后,华夏龙国将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傲然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将不拘一格降人才,摒弃出身、门第的限制,通过公平公正的选举,让那些有真才实学、心怀天下的人脱颖而出,引领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辉煌未来。”
与此同时,李炎修书一封,精心挑选了一位智勇双全、口才出众的使者,将这封信送往蒙古王庭。信中言辞不卑不亢却又强硬有力地告知蒙古可汗:“因贵方在消灭金国一事上的协助,华夏龙国深表感激。为此,我国愿与贵国签订10年和平共处条约。但条约有两个前提:其一,蒙古必须退回自己原有的区域,不得再对金国旧地有任何觊觎之心;其二,所有金国曾经的地盘,皆归华夏龙国所有,这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若贵国不同意,那便无需多言,直接开战。此前提不容谈判,望可汗三思。”这封信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蒙古王庭激起了千层浪。
蒙古可汗收到信件后,顿时怒发冲冠,脸涨得通红,仿佛燃烧的火焰。他将信件狠狠摔在地上,怒吼道:“这李炎欺人太甚!真当我蒙古铁骑怕了他不成?竟敢如此嚣张,提出这般无理要求!”众将领们也纷纷义愤填膺,热血上头,拔出腰间锋利的佩刀,叫嚷着要给华夏龙国一点颜色瞧瞧,立刻点兵出征,踏平华夏龙国,以雪今日之耻。然而,可汗在盛怒之后,逐渐冷静了下来,开始权衡利弊。如今的华夏龙国,刚刚灭掉金国,士气高昂,军队战斗力正处于巅峰状态,且其实力深不可测,隐藏的底牌难以估量。若贸然开战,胜负实在难料,弄不好还会让蒙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多年来辛苦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可汗赶忙召集智囊团商议对策,营帐内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凝重。一位足智多谋的谋士上前一步,恭敬地说道:“大汗,华夏龙国如今气势正盛,兵强马壮,我们不宜与之正面冲突。这10年和平时间,我们正好厉兵秣马,大力发展壮大自身实力。且这10年和平,也能让边境百姓休养生息,恢复国力,发展生产。待我们强大之后,再做打算也不迟。”可汗皱着眉头,在营帐中来回踱步,内心纠结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最终,他长叹一口气,无奈地说道:“也罢,暂且忍下这口气。但这10年,我们绝不能松懈,一定要厉兵秣马,做好万全准备,以防华夏龙国背信弃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