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辽东书院建成(第2页)

 其中的政治意义更为明显,因而对于这座书院的开设,他们是极为重视,并且投入巨大的。

 整个书院的藏书,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世家捐赠,其中还有很多有着大儒注解,出力最大的莫过于管宁、邴原两位名士了。

 段尘站在书院广场的高台上,向下看去,能看到满眼憧憬之色的学生,和两边望向他的一众世家豪族代表。

 也不用话筒,他直接用极具穿透力的嗓音说道:

 “辽东书院,是我辽东第一座成规模的书院,也是我大汉在边境州郡建设的第一座书院,它的建成意义重大,代表着我辽东这所谓的蛮荒之地,也要沐浴教化,重视礼教,兴盛文化。····”

 “这座书院,承载着整个辽东有识之士的心血,凝聚着整个辽东最有潜力的学子,创造着辽东最璀璨的文化。”

 “其学习的知识包罗万象,不仅仅有着圣人教化,文士传承,还有百家学识,各方新奇文化。”

 “我希望,辽东的书院能够包罗万象,能够开放包容,能够兼收并蓄,能够真正的成为研究文化,讨论文化,创造文化的文化阵地;能够真正成为选拔人才,培容人才,培养人才的辽东文士中心。”

 “我希望,辽东书院的学子,能够刻苦学习,对各家学识不得傲慢,都要有所了解涉猎;对各位同学不得无礼,无论出身各异,都要尊师重道,师兄弟和睦····”

 某种程度上,这是段尘交给管宁的任务,也是交给辽东书院的任务。

 辽东书院承载的功能很重要,其不仅仅是培养人才的,也是整个辽东民族大融合的思想文化阵地。

 其带来的教化功能更为强大。

 对此,段尘也需要直说,哪怕在世家眼中这座书院有着各种重要的政治寓意,辽东书院就是搞文士体系的传承学习的,就是搞文化研究的,就是实实在在为他培养选拔人才的。

 鼓掌之后,便是书院院长管宁上台讲话。

 其中更多的是对学生的戒令和预期,管宁心中明白,段尘要搞的是学习的地方,是研究文化培养人才的地方。

 而他管宁,作为名士自然也是对学问有所追求的,他或许是世家的代言人。

 但他更是一个学者,一个书院的院长,他要的事自己书院的影响力在辽东的扩展,是自己的文化学派能够广泛传承,是段尘交代的任务能够很好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