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帮别人“撑伞”

 第一百二十八章 帮别人“撑伞” 

 夜幕降临,其他考察团成员已经去用餐,唯有柳青和技术团队仍在车间奋战。 

 苏琳却留了下来,安静地在一旁观察。凌晨三点,当改进后的编码器模块成功通过测试,生产线重新启动时,车间里爆发出欢呼声。 

 柳青这才发现苏琳还在,她的眼睛里布满血丝,却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佩服,”苏琳走上前,递给柳青一杯热茶,“没想到柳厂长不仅懂管理,技术也这么过硬。” 

 柳青接过茶杯,苦笑道:“大学学的机械,后来在柳家沟搞农机研发时又捡起来了。不过这次多亏了团队,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 

 “您太谦虚了。”苏琳直视柳青的眼睛,“我看得很清楚,是您的领导和技术判断起了关键作用。德国人说要两周,您用十二小时就解决了,还改进了设计。” 

 柳青有些意外。 

 这个女厂长的观察力和专业素养远超他的预期。 

 “其实,”苏琳犹豫了一下,声音低了下来,“我们厂也面临类似问题。进口设备一旦故障就被外方卡脖子,技术受制于人。今天看到您的做法,很受启发。” 

 柳青点点头:“所以我们在引进技术时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路径,不能只做组装车间。” 

 两人聊着聊着,发现彼此对国企改革的许多观点不谋而合。 

 苏琳对市场趋势的敏锐判断尤其让柳青惊讶——她早在三年前就开始在纺织厂试行车间承包制,只是缺乏系统性的改革方案。 

 “柳厂长,能否借一步说话?”苏琳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我们厂现在遇到了棘手的问题……” 

 正当柳青准备细问时,张建国匆匆跑来:“厂长,省纺织厂来电话,说他们厂里出事了,要苏厂长立即回去!” 

 苏琳脸色骤变:“怎么回事?” 

 “说是……工人罢工了。”张建国擦了擦汗,“好像是关于工资分配的问题。” 

 苏琳的表情瞬间变得凝重。她向柳青匆匆道别:“抱歉,必须立刻赶回去。希望有机会再向您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