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接待考察团(第2页)

 众人哄笑中,柳青注意到苏琳嘴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这个女厂长不简单,他在心里记了一笔。 

 考察团在会议室落座后,柳青开始了汇报。 

 投影仪将改革前后的数据对比打在幕布上:生产效率提升30,职工平均收入增长45,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一半…… 

 “股份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柳青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核心是让职工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共享发展成果,共担经营风险。” 

 他详细讲解了职工持股方案的设计思路,如何平衡新老职工利益,如何设置股权流转机制。 

 台下不少人埋头记录,闪光灯不时亮起。 

 “柳厂长,”一个清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了他的讲解,“您提到职工持股后,废品率下降了28。但我注意到,同期你们还引入了新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区分这两者的作用?” 

 提问的正是苏琳。 

 她双手交叉放在桌上,眼神专注而锐利。 

 会议室安静下来。 

 柳青微微一笑,这正是他期待的问题。 

 “很好的观察。”他切换幻灯片,展示出一组对比数据,“我们做了分组实验:a组只持股,b组只培训,c组两者都有。结果显示,单纯持股能降低废品率约12,培训约9,而两者结合达到28。这说明——” 

 “协同效应。”苏琳接话,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柳青点头,继续深 入讲解。 

 接下来的问答环节,苏琳的问题一个比一个刁钻,从股权定价到分红机制,从职工代表大会的运作到如何处理小股东异议。 

 柳青对答如流,两人你来我往,竟像是一场精彩的技术辩论。 

 “这女人不简单,”坐在柳青旁边的刘大山小声嘀咕,“比那些大老爷们强多了。” 

 汇报结束后,柳青带领考察团参观车间。 

 崭新的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机械臂精准地焊接、组装,工人们在电脑前监控数据,与传统国企车间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套系统是我们与德国企业合作开发的,”柳青介绍道,“但控制软件已经由我们的技术团队进行了本土化改造,更适合工人的操作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