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春天(三)
正如前面提到的,斯拉夫蒂奇是一个网络信号几乎等于没有,信息传播效率首接一脚踹回工业革命之前的地方。免费看书搜索: 阅读地
克学者和克学爱好者、康米主义者、复国派、民族主义者、记者、大v和博主、便衣等等一窝蜂地扎堆到此,然后在信号断了以后一起发出灵魂的疑问: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做什么?
当一个现代人失去了信号,就像“加亿点力量和体质”失效后的感官退化,甚至会产生类似幽闭恐惧的感觉。面面相觑一阵之后,大家不约而同地回归了最古老的信息流通方式:串门。
这些人有的是“复活教”成员,得到了内部消息,有的是被乌当局派来卧底,有的单纯是看了报道以后来追大新闻,虽然掌握的信息和动机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知道伊凡。
于是这一天,串门的人纷纷大喊:“伊凡在哪?”
然而这个名字实在是烂大街,结果每栋楼都搜出好几个伊万,偏偏都不是大家要找的伊万2……
注2:“伊万”和“伊凡”其实是同一个俄语名字nвah,但在翻译时,后者常用来指神职人员。我们的伊凡·康斯坦丁诺维奇同志,作为跟邪神交易的“复活教”神棍,也算半个神职人员,故使用“伊凡”。
总之斯拉夫蒂奇现在十分混乱,为了快速拉出进入禁区的行动队伍,以及防止混进乌当局的卧底和追新闻的搅屎棍,复活教一边到处串门通知行动计划,一边给参与者发放“信物”——一颗用刀刻了“安魂”符文的土豆。
没办法,现在手头实在没什么东西,连做护身符的竹片一时都找不出来,也就土豆管够。
伊凡把帽兜拉得很低,拉链拉到鼻子,盖住脖颈处凸起的血管——毕竟他现在是“全市通缉”的人物了——然后提着煤炉串门,联络复活教的同志和分发信物。
这举动并不突兀,因为来之前大部分人不知道这座城市废弃到大半楼房不通电不通燃气的程度,很快陷入开不了火的窘境,虽然有罐头和压缩食品,但一顿热的都吃不上也很悲苦,于是煤炉就成了抢手物资,互相借用再正常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