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临危受命,边境风云(第2页)

 李昊嘴角微微上扬,玩味地打量着胡军师,眼睛微微眯起,仿佛看穿了他的心思。 

 “本王此来,自然是为国效力,至于游山玩水嘛……”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周围的士兵,士兵们的眼神各异,有好奇,有疑惑,他意味深长地说道,“也得看有没有那个闲情逸致。”胡军师冷哼一声,那声音像是从鼻子里挤出来的,不再言语,转身离去,脚步有些急促,带起一小片尘土。 

 他走后,便开始在军中散布谣言,说李昊是来抢功劳的,根本不懂军事,只会纸上谈兵。 

 这些谣言很快就在士兵中传播开来,原本对李昊充满期待的士兵们,心中也开始有了疑虑。 

 李昊自然察觉到了士兵们的变化,但他并没有像胡军师预想的那样生气,反而主动走到士兵们中间,与他们攀谈起来。 

 “听说你们都觉得本王是来抢功劳的?”他笑着问道,声音温和而亲切。 

 士兵们起初只是面面相觑,眼睛里满是疑惑,不敢言语,身体都有些微微僵硬。 

 但随着李昊的讲述,他们的眼神逐渐从疑惑变为惊讶,有人忍不住张大了嘴巴,眼睛瞪得大大的,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当李昊妙趣横生地描述完一段苦难经历后,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哄堂大笑,那笑声在军营里回荡,紧接着是一阵热烈的掌声,掌声如雷,不少士兵眼中已经满是钦佩,眼神中带着一种敬意。 

 他还展示了一些现代的军事知识,例如如何利用地形优势、如何进行战术配合等等,他的声音沉稳有力,话语清晰地传入士兵们的耳中,士兵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紧紧地盯着李昊,像是在汲取着知识的养分。 

 胡军师远远地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焦急,他没想到李昊竟然如此轻易地就化解了危机,这让他更加坚定了陷害李昊的决心。 

 夜幕降临,边关的寒风呼啸着吹过,那风声像是鬼哭狼嚎,帐篷外火光摇曳,火苗在风中跳动,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 

 李昊站在地图前,眉头紧锁,眼睛紧紧盯着地图上的标记,思索着接下来的对策。 

 周鹏走到他身旁,脚步很轻,几乎没有声音,低声说道:“殿下,胡军师的举动越来越过分了,我们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李昊点了点头,目光落在地图上北蛮的军队部署上,嘴角露出一丝冷笑,那冷笑像是寒冬里的冰刀。 

 “急什么,好戏才刚刚开始呢……”他低声说道,声音低沉而充满自信。 

 第二天清晨,军号声响彻整个军营,那号声嘹亮而激昂,仿佛是战斗的号角。 

 李昊和周鹏来到议事帐,等待着军事会议的开始。 

 胡军师早已等候多时,他脸上挂着阴险的笑容,那笑容像是一条毒蛇在吐信,仿佛已经胜券在握。 

 胡军师摇着羽扇,羽扇晃动发出轻微的呼呼声,嘴角噙着一抹阴险的笑意,侃侃而谈:“诸位,北蛮此次来势汹汹,我军不宜硬碰。依九皇子殿下的意思,我军应当主动出击,奇袭敌军后方粮草辎重,断其补给,此乃上上策。”他故意抬出李昊,想让他背锅。 

 此言一出,帐内哗然,将领们开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主动出击,深入敌后,风险极大,众将领面面相觑,有人窃窃私语,声音低低的像是蚂蚁在爬动,有人眉头紧锁,额头上出现一道道皱纹,都将目光投向李昊。 

 帐外风声呼啸,像野兽低吼,那声音不断地传进帐内,更添几分肃杀之气。 

 李昊感受到众人的目光,如芒在背,像是无数根针在扎着他。 

 他知道这是胡军师的诡计,一旦计划失败,他将成为众矢之的。 

 但他若反对,便会被扣上胆小怕事的帽子。 

 李昊心中冷笑,这个胡军师以为这样就能陷害自己吗? 

 他看着胡军师,仿佛在看一个跳梁小丑,然后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声响,那声响在帐内格外清晰,帐内更加安静,众人都屏息凝神,等待他的决定。 

 檀香袅袅升起,那香味淡淡的,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氛。 

 片刻后,李昊抬起头,嘴角勾起一抹自信的笑容,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 

 “胡军师的计策的确大胆,但过于冒险。本王以为,可以稍作修改。”他走到悬挂的地图前,手指指着上面的一处山谷,那山谷在地图上看起来像是一个陷阱,“我军可在此设伏,诱敌深入,再以逸待劳,将其一举歼灭。” 

 张将军抚掌叫好:“此计甚妙!既避免了深入敌后,又能有效打击敌人,殿下果然高见!”声音中充满了兴奋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