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访(第3页)

 待到无人处,赵为民正色道:“在下此来,还有一事相求。”他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 

 “但说无妨。” 

 “左相大人有意延揽先生入朝为幕僚,共襄国事。”赵为民的声音压得很低,仿佛在说一个天大的秘密。 

 赵远闻言连连摆手:“使不得使不得。国家大事,我一介村夫,哪敢妄议。”他的态度看似谦逊,眼中却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 

 “先生何必过谦。”赵为民凝视着赵远,“不谈国事,我们就随便聊聊。若一个王朝走到今日这般境地,该如何重振生机?” 

 夕阳的余晖洒在两人身上,拉出长长的影子。赵远沉默片刻,忽然问道:“大宋传了几世?” 

 “十七世,共二百九十六年。”赵为民不假思索地回答。 

 “大周呢?” 

 “十二世,二百三十四年。” 

 随着一个个朝代被问到,赵为民的脸色越发苍白。汗水悄然浸透了他的衣衫,不是因为天气炎热,而是因为他从这些简单的数字中看到了某种可怕的规律。 

 当说到大唐的“十一世,二百二十年”时,他终于支撑不住,跌坐在地。地上的尘土沾染了他的官服,但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先生是要告诉我”他的声音有些颤抖。 

 “三百年,这是规律。”赵远幽幽叹道,“根本就是天命难违。”他的语气平静,却让人感到一股难以言喻的压抑。 

 赵为民双手颤抖:“每逢改朝换代,生灵涂炭,十户便有七户”他说不下去了,眼中满是痛苦。 

 “你知道大唐的根本问题在哪吗?”赵远突然问道。 

 “土地兼并,赋税不公。”赵为民深吸一口气,“勋贵门阀享受免税特权,苦的都是黎民百姓。朝廷无钱养兵,四夷虎视” 

 “那你该知道怎么做了。” 

 赵为民眼中闪过一丝明悟:“偏让那些富豪出点血!”他几乎是喊出来的。 

 “摊丁入亩,士绅一体纳粮。”赵远转身离去,“做到这些,大唐可续命百年。不过,提出这个的人,肯定会惹得满腹经纶的读书人气得七窍生烟。” 

 “死又何妨!”赵为民跪地叩首,额头重重地磕在地上,“若能为大明续命百年,死而无憾!” 

 就在这时,李捕头匆匆赶来,脸上带着焦急:“大老爷,查到有人买通五狼窝要害赵少爷。” 

 “可知是谁?”赵为民皱眉。 

 “暂未查明。”李捕头擦了擦额头的汗,“不过方才发现五狼窝的下山狼带人埋伏在村外” 

 “那还不速速拿下!” 

 孙捕头苦笑:“赵少爷的人拦着不让动手。” 

 赵为民眯起眼睛,目光如炬:“什么下山狼?你看见了吗?” 

 “啊这”李捕头立刻会意,“属下眼花了,没看见什么下山狼。” 

 “很好。”赵为民点点头,“以后先生的事,你务必听我的安排。该看见的看见,不该看见的就别看见。” 

 “是,大人。”李捕头躬身应道。 

 看着赵远远去的背影,赵为民若有所思。这位年轻的先生,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为何要放任悍匪入村? 

 夕阳西下,给小赵村染上一层金色。远处的山峦渐渐模糊,暮色中传来阵阵蝉鸣。这个看似平静的村庄,或许将掀起惊涛骇浪。 

 赵远回到村中,赵震岳凑上前来:“少爷,那些山匪” 

 “不必管他们。”赵远淡淡道,“让他们来吧。” 

 “可是” 

 “我自有打算。”赵远的目光投向远方,“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反而是最安全的。” 

 夜幕降临,小赵村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但在这平静的表面下,暗流涌动。五狼窝的人潜伏在村外的树林里,虎视眈眈;赵远的人则在暗处布防,严阵以待。 

 赵为民没有立即返回县城。他站在村口的一棵老槐树下,望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今天的谈话,让他看到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那个年轻人的话语中,蕴含着超越时代的智慧。 

 “大人,天黑了,该回去了。”差役提醒道。 

 赵为民点点头,翻身上马。马蹄声渐渐远去,消失在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