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微服私访

 马车缓缓驶入小赵村,车轮碾过泥土路面发出沉闷的声响。初春的阳光透过枝叶间隙洒落,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赵为民掀开厚重的车帘,目光扫过村口那几株苍劲的老槐树。树干上布满岁月留下的沟壑,枝桠却依旧挺拔向上,新抽出的嫩芽在风中轻轻摇曳。 

 “李捕头,这就是小赵村?”赵为民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李捕头立即凑近马车,压低声音回答:“正是,大人。这村子最近可是名声在外,听说” 

 “进了村,别叫我大人了。”赵为民打断了他的话,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就喊老爷吧。” 

 “是,老爷。”李捕头连忙改口,脸上露出恭敬的神色。 

 赵为民整了整衣襟,目光变得严肃:“待会见了先生,你们都要格外恭敬,莫要失了礼数。” 

 “明白。”李捕头点头应声,随即转身去叮嘱其他人。 

 四名差役装扮成家丁模样,腰间的佩刀和弓弩都被仔细藏在马车里。他们神情谨慎,时不时打量着四周。 

 春风拂过赵为民的面庞,他微眯起眼睛,思绪不由得回到这段时日的布局。一步步,都在按照计划进行。趁着赵勇虎告状,拿下刑五和孙钢魂,直接让韩主薄的面子挂不住了。随后连番出手,差不多把县衙里的事都管得差不多了。 

 等到拆市坊之墙和夜市经济的折子写好,他才得了这片刻空闲,来到这心心念念的小赵村。那日在鱼市发生的事,让人一惊,赵远简单说了几句话,就让那些胆小如鼠的百姓差点闹起暴动。这等掌控人心的本事,让赵为民惊叹不已。 

 村口三三两两站着些村民,远远打量着这支陌生的队伍。他们的眼神中带着警惕,却又透着几分从容。 

 “李捕头。”赵为民突然开口,“你觉得这村子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李捕头仔细打量了一番周围,迟疑片刻后答道:“回老爷,这里的村民气色都很好,脸上带着笑,像是日子过得不错的样子。不像其他村子,见了官差就躲得远远的。” 

 “嗯。”赵为民轻轻点头,目光落在路边一个眼盲老汉身上。 

 那老汉正坐在门槛上晒太阳,脸上挂着惬意的笑容。赵为民走过去,和蔼地问道:“老哥,瞧你笑得这么开心,家里是不是有什么喜事啊?” 

 “嘿嘿。”老汉仰着布满皱纹的脸,笑得更欢了,“我那小子进了赵远的护卫团,一个月能赚一贯钱,不错啊,加上奖金能有两贯。从前周边的村子都说我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说媒的倒是踏破了门槛。” 

 “一个月两贯?”赵为民心中一惊。这工钱实在太高了。要知道乡下劳力多的是,干活只求一口饭吃。就算是重活,一月也就三百文钱。先生竟给这么高的工钱,当真是在为民造福。 

 “哼,就这点钱也好意思说。”一个驼背老汉不知何时凑了过来,插嘴道,“我家两个儿子在贩队,一人月入两贯,加上奖金能有六贯。这才叫赚钱呢!” 

 赵为民继续往前走,看到几个小孩子在路边玩耍。他们衣着整洁,脸蛋红润,完全不像是乡下孩子。 

 他走到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面前,和颜悦色地问道:“小朋友,兄弟,你叫啥来着?” 

 “我叫赵四龙。”小男孩吸溜着鼻涕,警惕地看着他。 

 赵为民从怀里掏出一块包装精美的麦芽糖:“给,吃块糖。你告诉我,为什么你们的手脸都这么干净?” 

 “不要!”赵四龙把手背在身后,使劲摇头,“远哥说了,给糖的都是人贩子,要把我们卖掉的。” 

 赵为民一时语塞,哭笑不得。 

 一个妇人急忙跑过来,抱起小男孩打了下屁股:“老爷别见怪,小孩子不懂事。” 

 “无妨。”赵为民笑道,“倒是想问问,为何这村里人都这般白净?” 

 “这是远哥发明的月露膏的功劳。”妇人解释道,眼中闪着自豪的光芒,“他说病从口入,要讲究卫生,吃饭前要用月露膏洗手。村里人一开始都不习惯,现在都养成习惯了。” 

 “月露膏是先生发明的?”赵为民眼中闪过一丝惊讶。 

 他想起最近赵家杂货铺卖的那种月露膏,这块地要三贯钱,可真不便宜,贵得吓人。不愧是先生,上次在陈府说要搞有钱人的钱,这才多久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