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陈逸风得救后返回平县(第2页)
陈逸风身上的伤口还在渗血,衣衫破烂,脸上满是尘土和血迹。他摆了摆手,声音有些嘶哑:“行了,哭什么哭,赶紧把凤女扶上车。”说着,他打了个寒战,“这鬼地方冷得要命。”
几个士兵连忙上前搀扶。陈逸风踉跄了一下,扶住一旁的树干才稳住身形。他抬头看了看天色,月亮已经西斜,黎明将至。
“军师,您这伤”一个老兵心疼地说道。
陈逸风轻咳了两声:“无妨,都是些皮外伤。”他环视四周,目光在每个人脸上扫过,“打扫战场,善待俘虏,准备撤军。”
“什么?”众人一愣。
瑾周信猛地抬头:“军师,这这仇就这么算了?那些人可是”
陈逸风抬手打断了他的话。月光下,他的眼神犀利如刀:“孟家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派人盯着就是,不用着急。”
有人还想说什么,但看到陈逸风眼中闪过的寒光,终究没有开口。
天边已经泛起鱼肚白,陈逸风在众人的搀扶下翻身上马。他稳了稳马缰,目光望向远方:“都跟我回平县,这北京城,没请帖咱就不进了。”
与此同时,紫禁城养心殿东暖阁内,小朝会正在进行。殿内檀香袅袅,烛火摇曳。
帝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御座之上。他身后的珠帘轻晃,隐约可见两宫太后的身影。左首是裕王胤禛,一身蓝色蟒袍,神情肃穆;右首则坐着太子少保、两江总督左宗威,正在仔细阅读手中的奏折。
大殿内鸦雀无声,文武百官轮流传阅着一份奏折。这是由富察荣楚上呈的奏折,内容竟是提出在五个沿海城市建立工业特区的大胆设想。
“诸位爱卿,可有见解?”慈禧的声音从珠帘后传来,清冷而威严。
左宗威放下奏折,整了整衣冠,拱手道:“老臣以为此计可行。泉州、福州两处,臣愿立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见成效。”
恭亲王胤禛也点头附和:“确实是个好主意,既可增加国库收入,又能提升海防实力。”
然而就在此时,翁同龢轻轻咳嗽了一声。这位清流领袖缓缓开口,声音不疾不徐:“不知这特区该由哪个衙门主管?”
一石激起千层浪,大殿内顿时议论纷纷。营造部、议政衙门、兵部、仪制部,每个衙门都有自己的说辞。
“依臣之见,此事应由营造部主持。”一位尚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