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陈逸风谢绝二品官职

 随着房门被推开,两道身影走了进来。走在前面的是裕王胤阐,一身藏青色蟒袍,举止优雅从容;后面则是左宗威,身着武官常服,神情严肃。 

 “王爷。”陈逸风微微欠身,目光中带着几分调侃,“不知门外可有埋伏刀斧手?” 

 这句玩笑话让室内的气氛顿时轻松了许多。胤阐笑着摇了摇头:“陈先生莫非看多了话本子?现在谁还用刀斧手?” 

 “那我就放心了。”陈逸风做了个请的手势,“请两位入座。” 

 书房内陈设简单却不失格调,檀木书案上摆着一套上等文房四宝,角落里的博古架上还放着几件精致的青花瓷器。最引人注目的是桌上那瓶三十年陈酿的状元红,在阳光下泛着诱人的琥珀色光泽。 

 待三人分主宾落座,瑾周信奉上香茗,随后退到一旁。 

 “陈先生远渡重洋归来,”裕王开门见山,“不知对我大清当前之困境,可有高见?” 

 陈逸风端起茶盏轻抿一口,目光深邃:“王爷,容在下打个比方。大清现在就像一辆超载的大车,想要改变方向并非易事。若强行扭转,只怕会车毁人亡。” 

 “此言有理。”左宗威插话道,“可若是不改,难道就这样任由列强欺凌?” 

 “非也。”陈逸风放下茶盏,“改革固然重要,但方法要对。在下以为,可以借鉴西方经验,循序渐进。” 

 “哦?愿闻其详。”裕王来了兴趣,身子不自觉地前倾。 

 陈逸风站起身,走到挂在墙上的舆图前:“请两位大人看这里。”他的手指在沿海地区划过,“广东、上海、福建,这些地方都是天然的良港。” 

 “在下建议在这些地方划出特定区域,建立工业区。无论是钢铁厂、造船厂,还是军工厂、铁路,都可以在此落户。既避开保守派的阻挠,又能为大清建立工业根基。” 

 “妙啊!”裕王猛地拍案,“如此一来,既不会引起太大震动,又能暗中发展实力。” 

 左宗威也连连点头:“确实是个好主意。只是”他皱眉道,“这些工业设施从何而来?技术人才又从何处寻找?” 

 “这正是在下想说的第二点。”陈逸风重新落座,“可以采取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让外国公司前来投资建厂,我们则负责提供土地和劳动力。” 

 “如此一来,不仅能获得先进设备和技术,还能培养本土人才。假以时日,必能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