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微服私访

 “每月一两银子的工钱,一个子儿都不能少。”这是他定下的规矩。 

 徐光启不禁感叹,“陛下这是要开创新局面啊。”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事务,崇祯又设立了工商局,由陈新甲担任局长。 

 农历二月二十五,天空阴沉,云层厚重,一道新政策颁布:允许百姓在工商局注册商社,只需一两银子便可登记。 

 这些商社可以参与交通局的招标,只要能招募到一百名壮劳力,就有机会承接水泥路的修建工程。 

 这个消息一出,立刻在民间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这是要让咱们老百姓也能做官家的生意?”一个小贩惊讶地说道。 

 “一个月一两银子的活计,听着倒是不错。”旁边的人附和道。 

 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有人心动,也有人将信将疑。 

 毕竟在大明,做生意向来是自由自在的。商人们习惯了买卖自由,对这种需要登记注册的新鲜事物,难免心存疑虑。 

 就连朝中大臣,也觉得这事不靠谱。 

 “陛下,这样做恐怕会引起商人们的不满。”一位大臣在朝会上提出质疑。 

 崇祯淡淡一笑,“朕心里有数。这是一条新路,通过扶持这些小商社,让他们依附朝廷的工程,未来必将开创一个崭新的商业模式。”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再多言。 

 崇祯已经想好了下一步的计划,他要借助这些小商社,逐步打破大商人们的垄断。 

 就在朝廷忙于推行新政的同时,民间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京城西郊的一个小村子里,几个年轻人正凑在一起商量着什么。 

 “老王,你觉得咱们要不要去注册个商社试试?”一个瘦高个问道。 

 “我看行,反正只要一两银子,赔了也不心疼。”被称作老王的人点了点头。 

 “可是,咱们哪来的一百个壮劳力啊?”另一个人提出了疑问。 

 老王眼睛一亮,“我有个主意。咱们村加上邻村,壮劳力加起来差不多就有一百个。要是能说服他们一起干,这事就成了。”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就赶到了工商局。 

 “同志们,我们要注册一个商社。”老王有些紧张地对工商局的官员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