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一年的收支

 沈棨暂时还不能处决。通过他,还能挖出更多的贪腐官员,或许会涉及某些朝廷显赫的权贵家族。这条线还要继续深挖。 

 十二月的寒风愈发凛冽,京城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十二月中旬,辽东和宣府的军饷已经发放完毕。各地奏报陆续传来,显示军饷确实发到了将士手中,没有再出现中饱私囊的情况。 

 十六日,军委会的奏表送到崇祯手中。 

 看着上面触目惊心的数字,崇祯眉头紧锁。年初时,他和毕自严、孙承宗定下的军费预算是两千万两。但谁能想到,会爆发一场持续半年的大规模战争? 

 仅这场战事的各项开支,就要两千万两。 

 户部尚书王永光匆匆赶来,带来了最新的财政报告。 

 “陛下,各地税收已经开始入库,但要凑齐这笔军费,恐怕还需要时日。”王永光小心翼翼地说道。 

 崇祯头也不抬:“要多久?” 

 “至少至少要到明年二月。” 

 “太慢了。”崇祯放下手中的奏折,“边关将士等不了那么久。发行会票,先垫上。” 

 “可是陛下,会票发行太多,恐怕会” 

 “朕说了,发行会票!”崇祯猛地拍案而起,“难道要让将士们等着饿死吗?” 

 王永光不敢再说什么,连忙退了出去。 

 毕自严站在御前,双手微微颤抖。厚重的奏折在他手中仿佛有千斤重,冷汗不断从额头渗出,沿着脸颊滑落。 

 他已经反复核算了数遍,这份奏折上的数字依然让他心惊胆战。每一次重新计算,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都在提醒着他:大明的国库即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殿内寂静得可怕,只有檐下风铃偶尔发出清脆的响声。 

 “陛下,今年的军费支出”毕自严的声音有些发涩。 

 崇祯抬手打断了他的话,目光如电,“具体说说。” 

 殿内的温度仿佛又降低了几分,毕自严咽了口唾沫,强迫自己镇定下来。“辽东一线,光是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就需要三百万两。六万将士为国捐躯,按照新定的标准,每人抚恤” 

 “继续。”崇祯的声音很平静,但毕自严却从中听出了一丝压抑的情绪。 

 “犒赏十万大军,需要五百万两。这些将士在前线浴血奋战,理应得到嘉奖。”毕自严停顿了一下,“军备损耗四百万两,包括战马、甲胄、火器等。辽东一线总计一千二百万两。”